高市史博館攜中油 首發高雄煉油廠雙書 見證石化工業傳奇

書寫工業記憶,重現城市風華 高雄煉油廠 新書發表〈圖/記者翻攝〉
【焦點時報/記者 蔡宗憲報導】
為彰顯高雄煉油廠在臺灣石化工業發展歷程中的關鍵地位,並保存其珍貴的產業文化與在地記憶,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在台灣中油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策劃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與《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兩冊專書。新書發表會將於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上午10時30分,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二樓多功能教室舉行。主持人吳連賞教授、台灣中油公司煉製事業部陳正喜副執行長、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李文環館長、中原大學建築系林曉薇副教授將共同參與,見證這場工業記憶的重現與傳承。
高雄煉油廠前身為日治時期設立的「第六海軍燃料廠」,戰後由台灣中油公司接收重建,發展成為規模最大的煉油基地。在長達七十年的營運歷程中,高廠不僅成為石化產業的核心,更奠定了臺灣經濟及工業發展的基礎。2015年高廠正式關廠,標誌著石化產業階段性任務的轉型與結束。為保存高廠珍貴的文化資產,台灣中油公司與學界合作,進行詳實的歷史研究與教育推廣計畫。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其後接手推動出版工作,期望透過文字與圖像的多元呈現,重新展現高廠的歷史價值,回應社會對城市工業遺產保存的殷切期待。
此次發表的兩部新作,《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文環與研究者潘逸嫻共同撰寫。該書從日治時期軍事燃料基地的歷史背景出發,全面梳理高雄煉油廠的發展脈絡,以宏觀的產業視野與微觀的地方觀點交織成豐富敘事,為高雄工業史留下重要文獻。《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則由中原大學建築系林曉薇副教授與林佩琪策劃,巧妙結合情境插畫與歷史照片,透過三位煉油廠代表性人物──「賓果廠長」、「王琇校長」、「李達海廠長」的視角,帶領讀者走入不同時期的煉油廠日常,呈現油廠員工的工作與生活,使工業歷史更貼近大眾,更具溫度。
這些新書不僅是對高雄煉油廠的忠實記錄,更是對城市與產業發展歷程的深情凝視。透過嚴謹的史料整理與生動的圖文敘述,讀者能深入理解高廠在臺灣經濟發展中的歷史角色,並思考產業、土地與人之間的深刻連結。

左起吳連賞教授、陳正喜副執行長、李文環館長、林曉薇副教授、巨流圖書楊宏文總經理
#高雄煉油廠, 台灣中油公司,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工業遺產, 產業文化
最新社會新聞
-
大學系主任偷情女教授!正宮提告求償200萬敗訴 法官震撼主張:我國從無「配偶權」概念
(3 小時前) -
台南總舖師四季辦桌春季饗宴 千人大啖創意辦桌料理
(3 小時前) -
澎湖馬公港旅客服務中心啟用 打造舒適友善旅運空間
(3 小時前) -
金門縣府辦理4月份縣長與鄉親有約傾聽民意
(3 小時前) -
高雄市表揚75位模範勞工與38家優良工會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