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教育局「大肚山永續教育」計畫 榮獲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級肯定
(焦點時報/鄒志中報導) 為打造宜居、永續的台中城奠定堅實基石,展現環境與社會共融新典範,台中市政府在推動環境永續教育上的卓越表現,近日獲得高度的肯定!在台灣永續基金會主辦的「2025第五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上,台中市教育局以其深耕多年的「大肚山環境永續教育」計畫,榮獲意義非凡的銅級獎殊榮。這項榮耀不僅彰顯台中市教育局致力於民眾終身學習與在地公民參與的豐碩成果,更具體實踐了環境永續、地方創生與社會共融的多元目標,為城市發展樹立了新的典範。
深耕大肚山脈 構築在地知識平台
台中市教育局指出,此獲獎計畫深耕台中市大肚山區,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在地文化為核心,系統性地建構環境教育與地方知識體系。課程設計多元且實用,涵蓋水資源利用、原生植物保育、傳統農作技藝、古道探訪、聚落文化及在地手工藝等,旨在引導居民發展出適地適性的永續生活模式。這項創新模式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第11項「永續城鄉」的理念不謀而合。計畫特別關注生態復育、水資源守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及文化資產保存等關鍵議題,透過一系列課程不僅傳遞知識,更引領公民將學習轉化為實際行動,實踐「從學習到改變」的永續願景,充分展現地方知識平台在社區居民終身學習中的關鍵價值。
文山社大為核心 動員在地共創永續
台中市教育局進一步說明,這項深具意義的計畫,由長年深耕大肚山地區的「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主辦。文山社大結合在地豐富的社區資源與居民需求,積極推動「大肚山環境守護行動計畫」。每年固定開設15至17門特色課程,內容包羅萬象,從生態觀察、棲地紀錄、水資源議題探討到文化資產保存,引導學員深入關注如台灣百合復育、湧泉文化保存及重要棲地保護等在地議題。
計畫透過多元參與式活動,包括深入田埂間的「巡田水學習社群」、探索古道風情的「走讀課程」、激盪社區新思維的「地方創生論壇」,以及大規模的「千株萬朵百合復育行動」等,不僅鼓勵學員走出教室、走入社區,更藉由親身體驗加深對家鄉的認識與情感連結,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進而深化在地認同,共同投入永續發展的行列。
教育能量注入社區 奠定永續城市基石
台中市教育局指出,環境永續教育始終是台中市政府教育政策的核心重點。此次計畫將教育觸角成功從校園延伸至廣闊的社區場域,不僅顯著提升台中市民的環境意識與在地連結,更為過去相對資源較少的都市邊陲地區,注入了豐沛的教育能量與地方創生動能。
台中市教育局強調,榮獲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級肯定,不僅是對台中市在環境教育與永續實踐上領先地位的最佳證明,更是對台中市政府長期以來致力於社會共融、在地生態保育以及推動永續發展政策方向的莫大鼓舞與肯定。台中市教育局將持續精進,為打造宜居、永續的未來城市奠定堅實基石。
最新社會新聞
-
國片《夜校女生》口述電影版 接力2025耳朵電影院計畫 嘉義場創新里程
(6 小時前) -
2025新北市樹林紅麴文化節9/13歡樂登場 打造最有溫度的紅麴饗宴藝文派對
(6 小時前) -
「2025臺灣美術新貌獎」展開 從城市的縫隙看見未竟的詩
(7 小時前) -
高鐵車廂乘客行動電源突起火冒濃煙!3人遭燙傷急撤離
(7 小時前) -
行政院財劃法會議 陳其邁提出南北差距數據 籲修正不公分配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