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8° / 27° )
氣象
2025-05-23 | 互傳媒

投入逾20億提升防洪韌性 花蓮縣全境排水量能全面升級

投入逾20億提升防洪韌性 花蓮縣全境排水量能全面升級

【互傳媒/記者 高哲偉/花蓮 報導】面對全球極端氣候日益嚴峻,花蓮縣政府秉持「防洪韌性、永續水環境」的核心理念,全力推動北、中、南區各項排水與水環境建設,實踐從源頭治理到整體防災的縣域治理藍圖。縣長徐榛蔚21日向縣議會報告指出,截至114年4月底止,花蓮縣已完成超過60項重大河川與排水工程,總經費累計超過20億元,從山區部落到平原鄉鎮、從都市核心到沿海聚落,全面升級治水防洪標準,逐步建構安全且永續的花蓮。

0403地震後餘震頻繁,地質結構更加脆弱,加上地形陡峻、面向太平洋、極端氣候影響加劇,使得花蓮成為天然災害高風險區。縣長徐榛蔚指出,「我們不能讓每一場大雨都成為災難!」因此縣府持續推進從災後復建到中長期韌性藍圖的雙軌策略,逐年落實水環境基礎建設與流域治理工程,以強化地方整體防災能力。

在已完成工程部分,花蓮市國強排水與美崙溪洄瀾灣段整治,結合親水廊道與景觀設施,已形成都市綠帶與防洪兼顧的環境典範。吉安鄉濱海、光華與聯合排水系統建置也已到位,提升鄉村聚落的排水效率與韌性。玉里鎮酸柑排水與麻汝排水工程亦在第一、二期施工後順利完工,富里鄉萬寧、明里、新興等聚落排水護岸建設也已完成,初步形成區域排水網絡。

針對新近完成的項目,113年至今完工卓溪鄉藤寮溪護岸、富里鄉萬寧排水支流、吉安鄉聯合排水護岸。另外秀林鄉亞泥區周邊排水改善與立霧溪堤防加高整治,保障產業區及部落防災安全。新城鄉C幹線雨水下水道、須美基溪災後復建工程順利完成,提升新秀地區整體排水標準。

在進行中工程方面,吉安溪右岸串聯工程正加速推動,未來將結合休憩步道與防洪設施。玉里鎮的大禹排水工程、無尾溪第三期治理,強化流域排水與蓄洪能力。光復鄉大華大全排水第二期改善,以及花蓮市南濱滯洪池景觀工程,更結合排水與生態景觀,多項工程皆預定於114至115年間完成,形成縣境內多功能、多目標的防洪系統。

即將動工或治理規劃部分,壽豐鄉沼田溝溪、光復鄉馬佛衛仔溪排水(含達莫溪排水) 、瑞穗鄉瑞北、瑞祥地區排水改善等,也都在積極規劃治理中,結案後完成治理計畫後送中央審查核定,期盼透過流域思維整體治理,有效恢復河川生命力、減緩洪氾風險。

縣府也持續推動大花蓮地區污水接管工程,目前已由花蓮市、新城鄉主要社區逐步向北延伸至北埔村方向施工,預計117年完成大花蓮地區工程,提升整體生活品質與環境衛生。同時,縣府也已完成鳳林鎮污水下水道系統建置計畫之規劃作業,預計最快於今年下半年通過中央審查,並於明年正式啟動,導入智慧化管理與再生水應用系統,邁向永續水循環治理。

徐榛蔚縣長強調,花蓮面對的不僅是天然地形與氣候災害,更承受著經濟結構轉型與交通韌性不足的多重挑戰,因此縣府必須以「流域整體治理」為策略主軸,從水資源再生、淨零碳排、生態保育等面向,同步打造能預測、能調節、能永續的韌性水系統。感謝縣議會長期以來的支持,也呼籲中央政府持續投入資源,與地方攜手守護鄉親安全。未來,花蓮縣政府將持續朝「防洪安全、智慧治水、永續水域」三大目標邁進,讓花蓮從山到海、從北到南都具備應對氣候變遷與災害風險的能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