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福興宮封鐘息鼓 儀式承古 禮體現冥陽兩利精神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乙巳年農曆七月將至,民間信仰認為,自七月初一開始,有情眾生會降臨陽間,接受十方善信與大德熱情供奉。西螺福興宮依循古例,在農曆七月慈悲月前舉行「封鐘息鼓」儀式,祈求冥陽兩利、社會安寧。

西螺福興宮依古禮舉行封鐘 息鼓儀式,慈悲月前祈福冥 陽兩利、社會安寧。(記者廖承恩翻攝)
封鐘息鼓儀式於誦經禮懺後展開,由董事長楊文鐘率領董監事及爐下善信大德焚香稟告太平媽,申報封鐘息鼓事宜。隨後恭請聖母金印蓋封條,貼於正殿鐘鼓之上,最後全體人員行三鞠躬禮,象徵儀式圓滿完成,展現福興宮尊重古禮、慎重虔誠的信仰精神。
楊文鐘董事長指出,每年農曆七月是好兄弟至民間接受信眾供奉的時節,福興宮遵循古禮封鐘息鼓,也提醒友宮及鄰近神祇廟宇同樣依照禮俗行事,以體恤有情眾生心意。他說,福興宮建廟已有三百餘年歷史,蘭盆勝會遇大月於七月二十三日舉辦,小月則在二十二日,今年適逢大月,歡迎十方善信踴躍參與,共襄盛舉,實踐太平有愛、人神合一的信仰精神。
福興宮表示,鳴鐘擂鼓不僅象徵神明晉殿或出宮護駕,也在重要儀典、焚疏化帛時使用。封鐘息鼓的意義在於讓有情眾生安心領受供養,不受驚擾,得以超薦拔度、解冤除障、煉度轉生,體現宗教人本關懷與慈悲理念。

楊文鐘盼善信大德虔心參與儀式,積福護己,也為地方帶來祥和安寧。(記者廖承恩翻攝)
此外,福興宮亦邀請信眾共同參與贊普、做公益,透過供奉與善行累積福德,祈求自身平安,並將媽祖的無私大愛分享給需要幫助的人。透過這一系列傳統儀式,信眾不僅完成宗教信仰行為,更實踐「冥陽兩利」的社會價值,讓信仰與慈善互相結合。
楊文鐘董事長最後強調,福興宮將持續承襲古禮傳統,結合現代社會人文關懷,讓宗教儀式不只是信仰表達,更是人與人、冥與陽互助互愛的平台。他期盼善信大德以虔誠之心參與每一場儀式,不僅為自己積福,也為地方社會帶來祥和與安定。
封鐘息鼓儀式,既是宗教傳承的象徵,也是福興宮三百年來守護信眾、實踐慈悲的具體展現。透過儀式與贊普活動,福興宮持續將媽祖無私大愛傳播人間,讓信眾在虔敬中感受心靈安定、社會和諧,也讓古禮文化在現代社會中薪火相傳。
最新社會新聞
-
-
「心心星」公益平台創辦人郭源健、吳蓮花 攜手經營公益民宿 讓愛在埔里延續
(5 小時前) -
越野車隊南投萬大溪溯溪 頭車陷急流、駕駛溺斃
(5 小時前) -
昔領獎感言是「獎金要給媽媽裝假牙」!總統獎特教生已成助教 返校拿手機卻遭無照男撞死
(5 小時前) -
「農遊童玩闖關趣」8/30起登場 淡水忠寮社區體驗農村藝術魅力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