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中元普度百年祭列冊追蹤 陳璧君:文化傳承責無旁貸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雲林縣虎尾鎮舉辦的中元文化祭,迎來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現場訪視。這場百年普度盛會,被譽為「北基隆、南虎尾」,首次列入文化資產評鑑程序。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強調:「虎尾中元文化祭承載地方集體記憶,傳承責無旁貸,列冊追蹤只是開始,更嚴峻的挑戰還在後頭。」

這場百年普度盛會,被譽為「北基隆、南虎尾」,首次列入文化資產評鑑程序。(記者廖承恩翻攝)
陳璧君表示,虎尾中元文化祭的源流可追溯至清代,並在日治時期逐步融合「大崙腳普」與「市普」祭祀傳統。1999年重啟後定調為「感恩月」,成為全鎮慎終追遠的重要儀式。她指出,這場祭典不僅是宗教信仰,更是文化資產的活態展現,「沒有文化基底的活動只能是短暫煙火,我們要做的是把歷史脈絡完整建構,確保能世代傳承。」
她強調,目前虎尾鎮已劃分八大普度區,農曆七月十五日當晚各區搭建祭壇、備置牲禮糕餅,夜幕降臨後燈火輝映、人潮湧入,場景壯觀,年年吸引數十萬參與。但她提醒,規模與熱鬧並不足以保證文化資產的價值,必須深化內涵,「我們要讓委員看到的不只是人潮與場面,而是完整的文化骨架。」

祭壇林立燈火輝煌,人潮如 海共襄盛舉,歲歲盛景吸引數十萬參與。(記者廖承恩翻攝)
針對審議委員會給予「列冊追蹤」的決議,陳璧君坦言,這既是肯定也是壓力。她說,委員肯定地方多年協調八大普度區的努力,但同時要求更具體的保存計畫,包括祭典史料的整理、各區由來的完整說明,以及儀式特色的深度記錄。「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文化保衛戰,我們必須馬上補齊不足。」
她直言,虎尾祭典目前仍有三大缺口:其一是史料分散未整合,其二是影像與口述史保存不足,其三是缺乏專責傳承人制度。她指出,這些問題若不立即補強,將影響登錄無形文化資產的正當性。「我們不能只依賴熱情的參與,每年熱鬧結束後,更要留下能被檢驗的文化資產。」

祭典不僅是宗教信仰,更是文化資產的活態展現。(記者廖承恩翻攝)
最後,陳璧君呼籲地方政府、鎮公所與八大普度區攜手合作,共同承擔責任。她強調,文化保存需要制度化,未來將積極推動經費編列、史料建置與傳承人培力,確保虎尾中元文化祭能順利完成登錄。這不只是虎尾的榮耀,更是雲林的責任。百年祭典能否繼續發光,考驗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決心與作為。
最新社會新聞
-
-
舒夢蘭中央大學分享人與自然真實故事 探討鏡頭下極地變遷的處境
(41 分鐘前) -
高雄觀光局開拓菲律賓市場 高雄熊現身市中心櫥窗成觀光新亮點
(48 分鐘前) -
男駕贓車藏毒品拒攔查衝撞 遭警開12槍制伏
(1 小時前) -
影/嘉市爆警匪追逐!毒犯駕贓車衝撞警 警連轟12槍壓制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