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 互傳媒

![影/喜樂保育院首嘗木瓜豐收 青年親手栽種成果成每日團膳]()
▲喜樂保育院院長林玉嫦表示,喜樂一直重視「做中學、學中樂」的理念。農藝活動不僅能培養生活技能,更能讓青年們懂得感恩與分享。(喜樂保育院提供)
影/喜樂保育院首嘗木瓜豐收 青年親手栽種成果成每日團膳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喜樂保育院自112年起,由二林社區大學陳發財老師擔任指導,積極推動食農教育,在萬合分院搭建溫室與網室,栽種各式蔬菜,由農藝社團青年親手照料,收成後再送往中央廚房,成為每日團膳的食材。19日上午,共11位師生頭戴斗笠、腳穿雨鞋,興高采烈地走進網室,採收當季熟成的木瓜,喜迎豐饒收成。
這是喜樂首次嘗試栽種木瓜,在經過「剖莖矮化」處理後,結出的果實格外碩大。青年們將綠皮透黃的木瓜摘下,抱著沉甸甸的果實,臉上洋溢著自豪神情。隨後,師生們分工合作,削皮、切塊、加入鮮奶打成果汁,實踐自耕自食的永續理念,更有青年喝下果汁,興奮地喊著:「自己種的尚青啦!」

▲喜樂保育院院長林玉嫦表示,喜樂一直重視「做中學、學中樂」的理念。農藝活動不僅能培養生活技能,更能讓青年們懂得感恩與分享。(喜樂保育院提供)
陳發財老師分享道:「木瓜樹在被剖莖矮化時,其實是經歷了一次生長考驗,也因為遇難則強的生物天性,反而使果樹更奮力結出更甜美的果實。喜樂青年們雖然因心智障礙的限制,未必能完全理解課堂的內容,但透過親手參與蔬果種植,展現出的專注與投入,讓人真切感受到那份認真與純真的喜悅。」
喜樂保育院院長林玉嫦表示,喜樂一直重視「做中學、學中樂」的理念。農藝活動不僅能培養生活技能,更能讓青年們懂得感恩與分享。「豐收的果實更是孩子們努力的結晶,代表著他們的付出被看見、被肯定。」她強調,食農教育不僅是「從產地到餐桌」的實踐,更是一種生活與生命的教育。透過與土地的互動,青年們學會了有付出始有得的感恩態度,並在過程中體會食物得來不易,也在分享中建立自信。
謝日恆校長也分享到,教育的核心在於陪伴與實踐,而食農教育正是最貼近生活的課堂。「看見喜樂青年們專注於農事,並在收穫時展露笑容,這就是教育最美的體現。」
最新社會新聞
-
-
新北青年局推出「AI 實戰職涯營」 三個月密集培訓升級國際職能
(28 分鐘前) -
台灣的循環革命:從高碳營建到淨零引擎
(31 分鐘前) -
新莊箱屍案偵結!陳父疑「心血管疾病」自然死亡 29歲兒依遺棄屍體罪起訴
(35 分鐘前) -
「高雄海洋派對」港灣嘉年華熱鬧登場
(5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