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31° )
氣象
2025-09-23 | 互傳媒

影/鹿港鎮圖書藝文中心舉辦「積吶虹光」展 傳遞對社會現實的回應

影/鹿港鎮圖書藝文中心舉辦「積吶虹光」展 傳遞對社會現實的回應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為推動多元藝術發展,鹿港鎮公所自114年9月11日(四)起至10月19日(日)止,於鹿港鎮圖書藝文中心舉辦《TW|愛與和平【青天白日滿地「虹」-積吶虹光 LEF】》展覽,鎮長許志宏誠摯邀請各界藝術同好踴躍前往參觀。

本次展覽由橫跨藝術與設計領域的陳怡君老師策展,其創作深受藝術大師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與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影響,作品融合德國工業設計的理性美學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感性精神,透過幾何形體與流動線條交錯,詮釋「虹」所蘊含的情感與文化意涵。


影/鹿港鎮圖書藝文中心舉辦「積吶虹光」展 傳遞對社會現實的回應
▲本次展覽主題「積吶虹光(Gina Hong Guang)」寓意著「積」累積、「吶」吶喊、盡力、「虹」彩虹、「光」光芒與希望,希望傳遞出積累吶喊的力量,綻放如虹的希望之光。(記者林明佑翻攝)

陳怡君老師表示,本次展覽主題「積吶虹光(Gina Hong Guang)」寓意著「積」累積、「吶」吶喊、盡力、「虹」彩虹、「光」光芒與希望,希望傳遞出積累吶喊的力量,綻放如虹的希望之光,「在青天白日的映照下,為大地披上了彩虹的盛裝,代表著自由的舞動、平等的閃耀與博愛的光芒」。

陳怡君老師進一步指出,彩「虹」除了是大自然中的迷人光學現象,代表和平、希望、轉變與連結,更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對美的致敬與追尋,承載著濃厚的藝術美學和跨文化共鳴,整體概念結合視覺語彙與哲學思維,試圖建構出一種當代藝術對自然與人文的詮釋系統。

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虹」視為心靈與美學的雙重象徵,不僅展現藝術家的創作技巧與形式美感,更延展至對和平、希望、轉變與連結的集體投射,期盼透過作品喚起社會對「自由、平等、博愛」(LEF)核心價值的關注與實踐。「積吶虹光」象徵著累積與吶喊、彩虹與光芒的結合,蘊含著希望與行動的能量,傳遞出當代藝術不只是美的表現,更是對社會現實的回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