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0° )
氣象
2024-11-18 | 台灣好報

未成年生育少女近半數獨扛生計 家扶籲社會友善對待

未成年生育少女近半數獨扛生計 家扶籲社會友善對待

【記者 陳姿穎/台北 報導】每一位兒少都應該能在健全與友善的環境中獲得發展,家扶基金會今(11/18)公布【弱勢未成年生育少女發展權調查】,初估1.58%的扶助家庭女性家長在未滿18歲的未成年階段即生育,未滿20歲生育的則有4.82%(表1);進一步分析未滿18歲生育的女性家長數據,有近七成僅國中以下學歷(表2-1),且近半數在生育後一年內立即進入職場(表3)。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家扶基金會呼籲關注兒少發展權利,以及面臨特殊處境的兒少需求,執行長周大堯表示:「未成年生育少女面臨生養抉擇已是一大難題,接踵規劃子女教養或個人生涯發展,對擔起「母親」角色的「孩子」而言,這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莫大的人生挑戰!從接到兒少的求助訊號起,家扶的扶助資源雖能緩解經濟困境,或在陪伴兒少照顧新生命的過程中給予必要協助,但若社會能友善對待特殊情境與需求的未成年生育少女,獲得教育、健康、福利保障、就業工作等各項權利得以維護和順利發展,將助母子穩步共度挑戰。」


未成年生育少女近半數獨扛生計 家扶籲社會友善對待
▲家扶調查發現,7成未成年少女僅國中以下學歷,指出學生與母親身分難兼顧。(示意圖,來源Pexels)

「母親」與「學生」身份難兼顧 近七成五弱勢未成年生育少女中斷學業

家扶調查顯示,未成年生育少女學歷國中以下者近七成(表2-1),且懷孕期間至生育後(一年內)僅有15.29%選擇繼續就學(表2-2)。「生完之後,怎麼還會有心想讀書,孩子那麼小,怎麼可以把他一個人放在家裡。」現年30歲、育有13歲兒的小南,原本計劃生產後回學校完成學業,卻因需獨自擔起家計與照顧責任,至今都未能重返校園。少女小曾懷孕時面臨持續六個月的孕吐不適,且體重減少七公斤而擔憂胎兒和自己的健康,曾休學暫停已在實習的專科學習歷程,在復原良好的懷孕後期復學順利畢業。向來學習態度積極的恩恩,在未成年懷孕時曾休學,但善用工作與育兒之外的時間,正透過線上學習想取得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資格。

未及三成在生育時有父母經濟支援 少女藏九月孕肚搬磚獨扛生計

家扶調查亦指出,未成年生育少女有獲得原生家庭經濟支持僅27.59%(表4),生育後選擇就業以支應照護與生活開銷者佔49.82%(表3),遠高於112年全國15~19歲勞動參與率(約8.99%)。元元原即離開原生家庭自立生活,17歲懷孕後為扛生計,即使九個月身孕仍從事粗重工作,「很多服務業要穿制服,(肚子)會很明顯,所以懷孕後期就去搬磚,有厚衣服包著別人就看不出來」。恩恩在16歲產後一個月就從事房務工作,但因身體未恢復、腰痛難耐只好離職,回憶那時因學歷不足、求職屢碰壁,還曾一月一聘地在各工廠做技術員臨時工,不斷地轉換職場。


未成年生育少女近半數獨扛生計 家扶籲社會友善對待
▲少女元元(化名)17歲發現懷孕,沒有家庭經濟支援的她曾挺著九月孕肚做粗工。(記者陳姿穎翻攝)

壓力、無援的育兒困境 未成年生育少女期待能獲得照顧與情感支持

家扶調查發現,未成年生育少女28.57%有情緒心理困擾(表5),且44.30%有親職教育需求(表5)。在接受質性訪談的六名未成年生育少女中,普遍面臨產後憂鬱、壓力甚至孤立感,獨自承擔照顧與家計。單親的恩恩早早發現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現象,但卻因交通不便與工作安排,無後援協助孩子穩定接受早期療育的狀況甚感困擾。曾在生育抉擇面臨困難的元元,提到身邊的年長親人若能提供指導和肯定,可以讓少女減少對孩子、對自己的苛責。

從「少女」到「母親」的正向成長 家扶推社群活動『她是孩子也是母親』共創友善

「從角色變成媽媽這個稱呼,讓我想改變自己要更好,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懷孕前,元元過著沒有方向的生活,得知懷孕後,立刻戒菸、戒酒,並戒掉過去不健康的行為。小曾則希冀孩子不要重蹈自己曾經歷的困難,正為給予更好的生活條件而不斷努力。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家扶基金會今(11/18)起於社群媒體陸續推『她是孩子也是母親』互動貼文,改編自六名曾於未成年生育少女的真實故事,透過深入了解他們困境與選擇,陪伴面臨同樣處境的未成年生育少女能順利邁向成長之路。


未成年生育少女近半數獨扛生計 家扶籲社會友善對待
▲家扶自11月18日起推《她是孩子,也是母親》互動貼文,盼大眾同理未成年生育少女困境。(記者陳姿穎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