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旅行箱連結品牌與信仰,這位創辦人做到了 !

【文/創新聞記者 陳光蘊撰稿】主題式旅行箱之父,如何用一只箱子,連結地球、文化與人心?一場顛覆行李箱的革命,來自他的一句話:「旅行箱不只是裝行李的,是可以講故事的。」
第一次聽到百夫長集團創辦人陳志彬博士說這句話,是在一場以永續設計為主題的研討會後。他站在台上,語氣溫和卻堅定,談的不只是產品,而是一種對設計的責任與對世界的關懷。而這,正是他被稱為「主題式旅行箱之父」的原因。

▲(圖/陳志彬提供)
旅行箱上的文化課
我們習慣了素色或卡通圖案的旅行箱,在機場轉盤上千篇一律。但陳志彬看到的是:為什麼旅行箱不可以更有意義?
他用一個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打開了我對設計的想像:
「小時候上課,老師在黑板上畫幾個音符,那就是音樂課;畫化學公式,那就是化學課。那麼旅行箱就是一個大黑板,為什麼不讓它說出地球的故事?」
於是,「海洋保育」、「動物保護」、「森林環保」、「世界遺產」等一系列主題式旅行箱誕生了。
每一只行李箱不只是一個商品,更像是一堂生動的跨國公民課,一場與地球、與文化的對話。

▲(圖/業者提供)
聯名不是貼Logo,而是理念合作
從商業角度來看,百夫長的另一個創新,是將主題與品牌聯名結合,擴大影響力。
過去10年間,百夫長完成了超過數百個聯名合作案。其中不乏知名品牌與IP:
- 與劉德華的ANDOX公仔合作,推出粉絲搶購款;
- 與日本設計品牌SOU SOU推出東洋風格箱款;
- 與ASUS ROG結合電競概念,讓旅行箱也能「潮」起來;
- 甚至與中華航空、F1紅牛車隊、菲律賓觀光局推出國際級合作案,將地方特色化為箱體主題。
這些合作背後,藏著一個共同點:品牌想傳遞的價值,剛好可以透過旅行箱這個載體實現。

▲(圖/業者提供)
設計,不只是美觀,而是「責任」
我問陳志彬:「你怎麼定義設計?」
他回答我四個字:「設計有責任。」
他談的不只是外觀,而是材質選擇、可回收性、環保法規、文化內涵。他認為一家公司應該做的,不只是賣產品,更要讓產品成為改變社會的引子。
這種「大設計觀」,不是所有企業家都會思考。但對陳志彬而言,這是他創立百夫長的初衷。
主題式旅行箱的本質,其實是「同理心設計」
很多人以為他是設計師出身,其實他是從商業進入設計思維。他關心消費者的情感、價值觀與旅程的意義。他認為真正的創新,是從「人」出發的設計。
在他的主題式旅行箱裡,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圖樣與顏色,而是一種對人類共同命運的回應。
這樣的設計,不但打破了旅行箱「只能是實用品」的思維,也讓百夫長在全球市場脫穎而出,成為能夠承載文化與情感的品牌。

【主筆的觀點】
旅行是個體與世界的交流,而旅行箱,是最親密的旅伴。
陳志彬教會我們:產品若能承載價值,它就不只是產品;它可以是文化的使者、理念的傳聲筒,更是創造改變的起點。
最新社會新聞
-
-
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揭曉 34佳作齊聚桃園機場 以影像見證土地變遷
(5 小時前) -
高市小港區重陽敬老聯歡會 市長陳其邁與長輩互動同樂
(6 小時前) -
「聽海湧.2025林園鱻境文化季」熱鬧登場
(6 小時前) -
開幕千人展開巨型布幕 高市身障運熱力登場
(7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