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5° / 27° )
氣象
2025-09-29 | 創新聞

人物專訪/從廢鐵打造循環再利用王國 銘福集團引領台灣綠能產業走向國際

人物專訪/從廢鐵打造循環再利用王國 銘福集團引領台灣綠能產業走向國際

【創新聞記者陳維鈞/高雄報導】來自台南麻豆的「鄉下囝仔」陳福松,僅有國小學歷,卻憑著堅毅的意志與對未來的渴望,在循環經濟尚未成形的年代,硬是闖出一條以資源回收與廢鐵再利用為核心的道路。五十多年來,他陸續創辦16家公司,建立起「銘福集團」一條龍再生綠能產業鏈,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循環經濟實力,被譽為環保界的「台灣之光」。


人物專訪/從廢鐵打造循環再利用王國 銘福集團引領台灣綠能產業走向國際
集團持續推動永續發展策略與政府攜手完成,陳奕潔董事長(左一)、陳福松總裁(左二)、郭秀英夫人(左三)、環境部部長彭啟明(右三)、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與副執行秘書翁文穎。(圖/記者黃采蓮拍攝)

苦學徒走出新天地
13歲那年,家境清寒迫使陳福松離開學校,隻身前往高雄當學徒。學徒的日子極為艱辛,他先後換過8個老闆,生活充滿不確定與無奈。然而,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他接觸資源回收與廢五金拆解時。即便每天烈日曝曬、滿身油汙,他卻從廢棄物中看見了無限商機,從此確立畢生志業。1975年,台灣工業起飛,他毅然創立「名鋒企業」,以回收廢五金為基礎逐步擴展版圖。從廢汽機車拆解、家電3C回收到廢電池處理,他的事業逐步完整,並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實踐「城市採礦、資源零廢棄」的理念。

循環經濟一條龍 台灣走向國際
銘福集團的事業主力,近五成集中在資源回收與再生運用。陳福松強調,集團透過上中下游垂直整合,讓廢棄物經處理後再度成為可用產品或能源,甚至利用固體再生燃料轉換成電力,回售給台電併網,達到百分之百再利用,實踐真正的淨零碳排。多年來,他代表政府遠赴國際參訪,與產官學研合作推動技術研發,成功吸引中、日、澳、法、德等國企業前來取經。銘福集團的循環模式,也成為國際循環經濟的重要案例,為台灣在全球綠能版圖寫下關鍵一頁。

家和萬事興 家庭是最穩固的後盾
談及事業成功的秘訣,陳福松不諱言:「家和萬事興,是最重要的基礎。」27歲結婚後,妻子一路陪伴,給予最大支持。即便他一個月有25天在外奔波,妻子的體諒讓他能專心拚搏。他每天必與孩子通話,不僅關心公司營運,更關注家庭生活,週末則固定舉辦家庭日。對他而言,家庭的凝聚力,就是企業長青的根基。

如今,三名子女皆留學歸國後投入集團,分別畢業於日本早稻田、美國南加大與加州大學。陳福松堅持,孩子學成一定要回台灣,為家園貢獻所學。第二代陳奕潔董事長專攻於廢鉛蓄電池與鋰電池領域持續深耕,並以零污染為目標,讓家族的環保專業更臻完善。第三代雙胞胎孫女陳庭妮與陳庭溱,自幼便隨著阿公與母親走訪工廠與會議現場,耳濡目染學習環保產業的價值與責任,積極以ESG永續學程為方向,展開未來生涯規劃。


人物專訪/從廢鐵打造循環再利用王國 銘福集團引領台灣綠能產業走向國際
第二代陳奕潔(左一)發展廢鉛蓄電池與鋰電池領域將總裁理念傳承下去,開枝散葉。(圖/陳奕潔董事長提供)

企業社會責任 從麻豆出發
事業有成後,陳福松未忘回饋社會。多年來,他長期支持慈善機構、贊助教育,推動地方建設,積極帶動麻豆地區經濟發展。他坦言,自己13歲便離鄉背井,如今希望同鄉能在家鄉找到工作,不必再遠走他鄉。

銘福集團不僅是產業龍頭,更積極落實 ESG。從廢棄物循環利用、碳排減量,到推動養老休閒村、精準醫療與銀髮產業鏈,陳福松將「環境、生活、生命」三者連結,為高齡化社會提前布局。他相信,企業不只是追求獲利,更應該「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從逆境到台灣之光
回首一生,陳福松笑言:「人生70才開始。」他堅信事在人為,逆境中保持信心,就能找到出路。他常以「以仁為本、以誠待人、以德服人」勉勵員工,也視團隊為最重要的資產。從麻豆農村到國際舞台,從廢鐵堆到綠能王國,陳福松用50年的堅持實踐了「循環再利用」的夢想。他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環保實力,更讓循環經濟從理想化為現實。他的人生故事,正是台灣在全球永續浪潮中的最佳註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