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立委林倩綺 要求卓揆對光復鄉慘劇 扛起責任 同時派醫衛教進駐

▲立法委員林倩綺說,醫療與衛生問題擺在眼前,要求中央,應儘速啟動流動醫療團隊進駐。(記者 李堂安 翻攝)
【創新聞記者李堂安/高雄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慘劇;曾經在高雄縣政府服務,並親身參與八八風災的災後文化重建的阿美族立法委員林倩綺說,除了政府應如火如荼的展開重建程序,但當今最要的課題是醫療與衛生問題擺在眼前,要求中央,應儘速啟動流動醫療團隊進駐,必要時結合國軍或大型醫院的支援能量,確保每一位鄉親都能獲得最基本、最急需的醫療照護。
花蓮光復鄉泥流造成死亡18人 、失聯人數6人、受傷人數157人;阿美族的立委林倩綺沈痛表示,花蓮這次的災情,對孩童、家長、甚至長者,都帶來非常大的心理衝擊。雖然重建將逐步展開,但她呼籲政府,不只是重蓋房子,更包含教育不中斷、醫療不中斷,以及社會與心理的全面修復。這些挑戰,任何一項忽略了,災害就不會真正過去。
林倩綺立法委員說,我曾親自前往花蓮第一線,走進收容所和部落,與鄉親面對面談話,看見他們在逆境中努力自立、自助,令人非常敬佩。但我也深切感受到,這次災害造成花蓮多所學校受損,許多學生暫時無法回到教室。對孩子來說,學校不只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他們生活中最穩定的支持力量。災後如果學校需要收容災民、或仍在清淤修復,中央政府就應積極介入協助,協調替代場地,例如借用大專校院教室或公共空間,讓學生能儘快恢復上課,不是無限期等待。
林倩綺動容指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教育部迄今尚未展現主動作為。不僅未提出具體的替代教學場地方案,甚至將責任推回地方政府,導致花蓮縣府在安置與復學之間陷入調度困境。更令人擔憂的是,教育部將縣府在有限條件下提出的「遠距教學」當作標準解方,但在原鄉地區,網路基礎建設不足、設備老舊,許多學生根本難以負荷遠距學習。
遠距無法取代實體、推諉無法取代作為。如果中央部會一再迴避責任,只會讓孩子的學習權益一再受損。這不是地方該獨力承擔的壓力,中央有責任主動調度資源、解決問題,而不是要原鄉的孩子去適應現實。
林倩綺也強調,許多居民最擔心的,是長輩和慢性病患者的就醫問題。災後山區道路中斷,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若缺乏即時醫療支援,後果不堪設想。
林倩綺說,深知中央政府在第一時間提供資源與支援的重要性心靈重建不能缺席,要行政院應盡速擴大心理重建機制,主動調派更多臨床心理師、社工、輔導專業人員,深入災區、走進家庭。
林倩綺鄭重要求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中央應該拿出行動與態度,扛起該扛的責任,從教育、醫療到心理支持,一項都不能少,一步都不能慢。因為災難過後,人民要的不只是安置,更是能夠重新生活的機會與尊嚴。
最新社會新聞
-
影/苗栗隨機傷人邱嫌將被法辦!胞弟受訪「曝他近況」
(1 小時前) -
影/壺也首度台灣展出 百體心經書藝驚豔建國科大
(1 小時前) -
曾建維英勇逮捕性侵犯 吳敬田表揚直稱好樣的
(1 小時前) -
隨機砍人惡魔上銬畫面曝!詭辯「沒吃藥壓不住病」 下午3時移送
(1 小時前) -
特斯拉車主違規吊牌6月! 喊電動車「長期無充電恐損失68萬」遭法院打臉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