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3° )
氣象
2025-11-05 | 創新聞

當仙境遇見環保,用夢想對話地球的未來

當仙境遇見環保,用夢想對話地球的未來

【文|創新聞記者陳光蘊|採訪報導】五感沉浸的仙境旅程、香氣交織的光影奇遇,讓每個心中仍相信童話的人,都能再次追夢、再度微笑。那是一場關於夢的邀請。午後的微風輕輕拂過台北東區,當我踏進微風廣場八樓的那一刻,眼前彷彿開啟了一道傳說中的「夢境入口」。柔和的光影流轉、空氣中瀰漫著淡淡花香,耳邊傳來潺潺音律——這是《愛麗絲拯救仙境:沉浸之旅 台北站》的開端,一場讓虛幻成真、讓人重新相信「不可能」的奇幻冒險。


當仙境遇見環保,用夢想對話地球的未來
▲(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05)

虛幻成真,開啟台北最華麗的沉浸夢境

今年秋冬,詠威互動科技攜手馬來西亞FrameMotion Studio國際團隊,傾注3千萬製作費,在台北微風廣場8、9樓打造全台首創五米高魔法空間。這場為期兩個半月的光影展,不僅以視覺震撼征服觀眾,更融合AI互動、香氛、觸覺體驗,讓人真正「走入童話」。


當仙境遇見環保,用夢想對話地球的未來
▲(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05)

整個展覽以原創IP角色「勇敢愛麗絲」為靈魂主軸,重新詮釋這個經典故事——愛麗絲不再只是追逐夢的女孩,而是象徵勇氣、夢想與環保意識覺醒的探險者。這樣的設定,不僅讓故事更貼近當代精神,也讓每個觀展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投射。


當仙境遇見環保,用夢想對話地球的未來
▲(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05)

十二大展區 × 五感體驗 × 永續寓意

展覽分為十二大主題展區,從「夢境入口」、「命運之門」、「泡泡之境」到「垃圾龍之戰」,每一幕都以高流明光影投射與互動技術交織出極致的沉浸感。尤其「垃圾龍」展區最受矚目——這條被垃圾覆身的巨龍,是對過度文明的寓言;觀眾能親手透過AI互動清除牠身上的廢棄物,讓牠重現光芒,寓教於樂之餘,也激發對地球的關懷。

全展同步融合三款香氛主調──清透花果香、紫羅蘭粉香、溫潤木質香,由知名品牌 P.Seven 香氛設計操刀,氣味隨區域流動變化,讓整趟旅程如同在夢境中穿行。

詠威互動科技執行長郭品辰表示:「我們希望讓觀眾用眼、耳、鼻、觸覺全面感受仙境魔法,這是台灣第一場國際級沉浸式展覽。」營運長韓莉珊補充:「我們整合Epson高流明投影技術與台灣香氛設計能量,未來將巡展全台,並進軍日本市場,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沉浸創作實力。」


當仙境遇見環保,用夢想對話地球的未來
▲(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05)

創作女神郭源元:愛麗絲是我的勇氣象徵

記者會當天,大使郭源元以藍白愛麗絲風格現身,氣質溫柔卻堅定。她笑著說:「從小我最喜歡的童話人物就是愛麗絲,她不依附王子,而是勇敢冒險、自己創造故事。」她坦言,這也是自己創作與人生的縮影——從演員、插畫家到圖文書作家,郭源元用真實的熱情描繪生活,也用行動詮釋「勇敢」的意義。

她說:「我很喜歡這次展覽融入的環保議題。平時我也盡力做到垃圾分類、自帶環保袋,讓生活與理念結合。
勇敢有時候不是大冒險,而是每天選擇善待世界的那個小動作。」談到創作,她分享新作即將問世——第三本圖文書即將出版,主題圍繞「愛」與「感受」:「我喜歡捕捉情感瞬間,用圖文記錄下那些會讓人心動的時刻。就像這次展覽,用科技與藝術,把一場夢變成可以觸摸的幸福。」


當仙境遇見環保,用夢想對話地球的未來
▲(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05)

️夢幻周邊搶購潮,引爆IG打卡熱點

走出展區前,絕對不能錯過官方周邊商店。粉藍與白金色的夢境系設計擺滿整面牆,從限定明信片、玻璃杯、香氛蠟燭到愛麗絲造型提袋,每件商品都可愛得讓人捨不得離開。開展前預購即造成搶購熱潮,成為社群上最熱門的拍照打卡點之一。此外,凡購票入場並於指定位置打卡,還可參加抽獎活動,幸運者將獲得AirAsia「台北-吉隆坡」來回機票乙張,讓「夢境旅行」不只停留在幻想,而能真正啟程。


當仙境遇見環保,用夢想對話地球的未來
▲(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05)

當科技成為夢想的語言

身為長期關注沉浸式藝術的觀察者,我看過許多光影展,但《愛麗絲拯救仙境:沉浸之旅》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它不只是光與影的堆疊,而是一種用科技說故事、用感官喚醒心靈的展覽。那份浪漫、童趣與勇氣交織的力量,讓人從現實抽離,又重新思考生活的美好。或許,真正的仙境從來不在遠方——而是在我們願意勇敢、願意追夢的那一刻。

《愛麗絲拯救仙境:沉浸之旅 台北站》
展期|2025年11月8日起(為期2個半月)
地點|台北微風廣場 8、9樓
購票|KKday、Klook、官方指定平台
活動|展覽期間打卡抽AirAsia「台北-吉隆坡」來回機票

今冬,跟著愛麗絲,一起勇敢去追夢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