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20° / 14° )
氣象
2024-11-28 | 新頭條

台南一中首屆翁啟惠科學講座 邀請國際級名醫校友杜元坤談AI時代醫學

台南一中首屆翁啟惠科學講座 邀請國際級名醫校友杜元坤談AI時代醫學

記者黃文博/台南報導


為培養科學人才,推動科學教育,南一中在11月27日舉行首屆「十年卓越.翁啟惠科學教育講座」,邀請國際知名神經顯微重建權威杜元坤醫師,分享他三十年來在醫學開拓與人生奉獻方面的實踐與探索,這項講座由台南一中傑出校友、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士捐款設立,為「十年卓越—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的一部分;南一中校長廖財固表示,首屆翁啟惠科學教育講座圓滿成功,象徵南一中培育科學人才的嶄新起點,也為臺灣教育注入源源不絕的希望與活力。



台南一中首屆翁啟惠科學講座 邀請國際級名醫校友杜元坤談AI時代醫學


翁啟惠院士於今年7月與母校台南一中簽訂長達十年的合作備忘錄,每年捐贈100萬元,推動「十年卓越—科學人才培育計畫」,希望透過這項計畫提升年輕學子的科學素養,並啟發更多人投身科學研究與應用,南一中為此成立學術顧問團,經過幾輪研討後,敲定以「AI時代的醫學創新」為主軸,邀請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主講。



台南一中首屆翁啟惠科學講座 邀請國際級名醫校友杜元坤談AI時代醫學


講座吸引滿場超過三百名南一中與南女中的學生,杜元坤院長以「奔跑不息的醫者之路」為講題,融合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尖端的臂神經叢手術研究,以及音樂與美學的人文素養,探討AI時代醫學發展的未來,以及醫師應有的涵養與胸懷。


杜元坤談到,臂神經叢手術是外科界的高難度挑戰,但他透過創新的「繞道策略」及獨創的「杜氏刀法」,讓原本癱瘓的肢體得以重獲新生,除了密集實驗與文獻研究外,他使用人工智慧分析過去臂神經叢手術高失敗率的原因,進一步輔助外科醫學,從手術設計到術後復健,全面提升醫療效能,獲得劃時代的進展,三十年來,臂神經叢重建歷經十二次醫學革命,其中八次由杜元坤所開創。


杜元坤院長勉勵學子,AI時代更需要創新,不要害怕去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大家會笑你瘋子,那更好,表示沒人做過,你是第一個!」開創者的周遭絕不會缺少各種酸言酸語、謾罵批評,「但那些都不重要,我根本都不理會,病人會好最重要!」


不過,杜元坤也特別強調,「越接近成功,我們越要謙卑。」透過手術幫助患者突破肢體障礙,他覺得還不夠,繼續思考如幫助他們突破心靈關卡,從小就熱愛小提琴的他,用音樂幫助更多人找回自信與快樂,他義務教導病患拉小提琴,為他們成立樂團,舉辦音樂會,跟他們一起演奏,不只用音樂療癒心靈,也讓他們在演奏中找回自信,樂在其中,重新啟動人生。


講座結束後,還有近五十位同學欲罷不能,留下來參加面對面座談,擠滿南一中紅樓會議室,與杜元坤院長近距離對談,有同學問到,「當手術執行失敗的時候怎麼辦?」杜元坤回答,一項手術即便成功率高達98%、99%,還是會有1至2%失敗,人生一定會遇到失敗,不要逃避、掩藏,而要坦然面對,用最誠摯的心、最誠懇的態度告訴病人,雖然醫學上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成功,但我們會盡最大的心力,用最謹慎的態度全力以赴。


南一中校長廖財固致詞時談到,杜元坤院長甫獲「2024史懷哲終身醫學貢獻獎」,三十多年來全心投入看診、手術、研究,每天只睡四小時,持續把半數收入捐作公益,累計超過二億元。挑最重的擔子,走最難的路,成為啟動未來的力量。四年來捐款南一中橄欖球隊超過一千萬,讓南一中橄欖球隊重新成軍,培育出五十年來第一批國手,堪稱南一中橄欖球之父。


杜元坤院長則談到,他從德蕾莎修女身上得到啟示,「真正的奉獻不是拿出多餘的,而是捨出原本擁有的。」他說,「我努力賺錢是為了捐錢!」數十年來他生活簡樸,住在醫院裡的小房間,睡單人床,開平價的國產車,所有的喜樂都不是來自物欲,而是來自奉獻,「最開心的時候是看到別人笑!」


杜元坤院長在演講中展現自信卻謙卑的態度,高度專業卻平易近人,充滿奉獻與感恩的精神,獲得滿場學子熱烈的掌聲與回響,講座與座談結束後紛紛上前向杜院長私下請益,希望簽名合照留念。


有現場學生表示,自己目前高三,未來也有志從醫,正緊鑼密鼓準備學測而焦頭爛額,但十分慶幸有報名這場講座,從杜院長身上學到時代趨勢、醫學專業、人文素養與奉獻的胸懷,也改變了自己對未來的想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