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3° / 20° )
氣象
2025-10-31 | 新頭條

「不得假釋」與「不得判死」 行政院把兩大風險丟給監獄

「不得假釋」與「不得判死」 行政院把兩大風險丟給監獄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行政院昨(30)日拍板通過《刑法》修正草案,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重大暴力犯罪不得假釋」與「精神障礙者不得判死」兩項。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秘書長李進國今天痛批,前者對社會大眾而言,似乎是政府強硬表態的象徵;而後者對人權團體而言,又是人權進步的一大勝利。但對與高牆為伴的矯正人員來說,這是國家將高牆內的超級風暴與安全風險,無預警、無配套地轉嫁第一線矯正同仁,內心無比沉重!



「不得假釋」與「不得判死」 行政院把兩大風險丟給監獄
▲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秘書長李進國退而不休,為矯正同仁權益積極奔走。(圖/讀者提供,下同)


李進國說明,「取消假釋」等於引爆監所秩序,假釋不是寬容,它是監所秩序的「安全閥」與受刑人的「希望出口」。當法律明白告訴重刑犯:「你再怎麼努力,那扇門永遠不會開。」原本就渺茫的希望將徹底熄滅,在絕對的絕望中,對立與衝突會成為爆發的導火線。



「不得假釋」與「不得判死」 行政院把兩大風險丟給監獄
▲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秘書長李進國期盼中央能多聽聽基層矯正同仁的心聲。


一旦高牆內秩序崩解,最先面對劫難的,不是社會,而是每一位執勤的矯正人員! 2015年高雄監獄挾持典獄長的慘景歷歷在目,大家難道忘了?取消假釋,不是帶來社會安全,而是引爆監所的炸彈!


至於「精障不判死」,但監獄絕非精神病院。李進國指出,他們支持人權理念,但前提是不該犧牲監所現場現實,畢竟監獄是矯正機構,不是醫療院所!病情不穩定的精障者送進來,得不到穩定治療,談何矯正?


如果精障者改判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對監所而言,這就是超級風暴等級的大災難!這種不確定性,將對其他收容人與執勤同仁構成長期、無法解除的威脅。現職同仁將加速流失,誰還敢報考這個高風險、低配備的環境?


現階段, 司法精神病院的設立屢屢延宕,配套沒到位,卻先修法改判,等於是國家親手將這個定時炸彈,送進了人力不足的監所。修法必須同步「給人、給資源」,政府提高了矯正體系的風險,卻沒有提出任何一絲資源補強的承諾!


監所人力長期不足,超時加班是常態,而心理師、社工等專業同樣長期懸缺。李進國試問,我們怎能用同樣缺額的人力,去面對更高壓、更危險的一群罪犯?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獄警,更需要能提供醫療、心理與輔導的專業人力!


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告訴矯正署,不要想「一次到位」,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要」。李進國認為,矯正體系人力與資源長期匱乏,就更該加大、加快腳步給人、給資源,人力資源遠遠落後修法進度,只會讓監獄管理的風險以幾何級數放大。


「正義,不該建立在犧牲同仁的血汗之上!」李進國強調,社會要公義,他們完全支持,但沒有配套、沒有資源,再嚴苛的法律,只會讓矯正體系崩潰。法律可以嚴,但絕不能冷,請停止將風險轉嫁!籲請政府立刻補齊人力,並加速設立司法精神病院,讓「正義」得以在高牆內被真實、安全地實踐。


臺南第二監獄前典獄長李進國去年 1 月自矯正第一線榮退,但對矯正體系的熱忱與使命感,並未隨之畫下句點,同年 2 月立即接任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秘書長一職,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持續為高牆內外的事務奔走發聲。


李進國上任後,積極鎖定「法治教育扎根」為核心目標,大力推動校園法治教育,期望能從小培養學童的守法觀念與犯罪預防意識。另,更在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別具意義的場域中,成功辦理了寓教於樂的法治夏令營,讓青少年親身體驗與認識矯正工作。


除了教育推廣,他也持續發揮在矯正體系數十年的經驗與影響力,積極爭取矯正人員應有的權益,成為矯正同仁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梁,為矯正體系的健全發展與改革,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充分詮釋「退而不休」的典範精神。


推薦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