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 | 三星傳媒
濕地生態教育推廣 國小學童參訪口湖濕樂園
(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為了讓孩子瞭解濕地形成原因,雲林縣政府於日前邀請保長國小師生共同參與口湖濕樂園生態教育推廣活動,讓來自平原地區的學生見識生態豐富、景觀特殊的沿海濕地,包括因為海水倒灌形成的成龍濕地,以及位於北港溪和牛挑灣溪出海口的椬梧濕地。

![濕地生態教育推廣 國小學童參訪口湖濕樂園]()
![濕地生態教育推廣 國小學童參訪口湖濕樂園]()
![濕地生態教育推廣 國小學童參訪口湖濕樂園]()

雲林口湖鄉地區因早年養殖業超抽地下水而引發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後來又因民國75年韋恩颱風與85年賀伯颱風的侵襲,導致農田長期積水逐漸形成草澤濕地,多年來縣府與地方社區、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等單位通力合作經營,辦理生態基礎調查與相關生態保護工作,持續將濕地保育融入地方實現共生共榮願景。

縣長張麗善表示,透過實地走讀成龍濕地,學生可以認識多樣水環境生態,並從融合於環境的藝術作品中感受到濕地之美,更藉由觀樹教育基金會的導覽,瞭解口湖地區地層下陷的歷史,以及「蝦董ㄟ躼腳厝」這棟兼具與水共生、友善高齡者的未來概念住宅;本次參加活動的保長國小老師及5-6年級同學多為第一次來到口湖成龍溼地,感受到海平面上升與地層下陷對於環境、住家及農業的影響,並藉由學習單及發問,讓同學們對於雲林縣沿海環境有進一步認識。

農業處表示,感謝國立嘉義大學王柏青老師團隊無償提供師資,以公益合作性質辦理本次口湖濕樂園生態教育活動,帶領地方學子認識口湖重要養殖水產品龍鬚菜的養殖、採集與利用過程,以及科普一種與龍鬚菜關係密切的稀有原生魚種—河口青鱂,啟蒙年輕學生們對自然環境的理解和對科學的興趣,能夠更深入瞭解雲林特色所在,培養學子對於家鄉情感與在地連結。

農業處指出,未來縣府將持續與各方公私部門合作,持續推動濕地環境教育、經濟生產及文化遊憩等多元價值,透過公私協力尋求增進濕地生態服務功能與生態保育的最佳方案,逐步打造公民學習與環境共存的永續生活示範場域。(圖/記者廖承恩翻攝)
最新社會新聞
-
綠博遊園車疑煞車失靈奪命 家屬:應有其他方式煞停
(3 小時前) -
彩色海芋季花況盛開遊客湧入溪海 4/6閉幕不閉園再開放一周
(4 小時前) -
影/7旬婦狂偷冷凍海鮮 警調監視器循線逮人
(4 小時前) -
張善政慰問受傷龍潭警分局員警 提供最完善的醫療協助
(4 小時前) -
楊梅故事園區「野童祭」 兒童節連假親子遊樂好去處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