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教育局推動「全民原教」 原民文化扎根都會區校園
為使原住民族課程更有系統、更結構性聚焦並持續深化執行,以突顯族群文化、智慧及貢獻,每學年均透過策略聯盟夥伴學校間相互交流學習,俾使各校順利推動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桃園市教育局今(17)日在大溪國中擴大辦理「113學年度國中教育階段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策略聯盟公開觀議課」,以「大嵙崁事件」為歷史主軸,統整國文、歷史、地理、表演藝術及資訊課程,深度融合泰雅族在地文化與學科教育。

教育局提到,桃園市為國內都會區原住民族人口最多的城市,為強化原住民學生教育支持系統,並落實12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揚才」的理念,自110學年度起由原住民重點學校或原住民學生人數較多之學校,依國小、國中及高中分別組成各教育階段「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策略聯盟」,國小階段共召集16校、國中階段共13校、高中階段共11校,透過定期召開推動會議,邀請原住民族教育領域專家學者長期陪伴與指導,逐步發展都會區學校在地特色之原住民族教育課程。

教育局長劉仲成表示,桃園市作為原住民族人口第二大縣市,積極推動「全民原教」,其中大溪國中作為桃園市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的重點學校,長期致力於原住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期盼原住民族文化能在都會區校園扎根,促進多元族群的相互理解與尊重。

大溪國中校長林晏瑄也說,此次觀議課是以「泰雅族大嵙崁事件課程地圖」為核心,融入學科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殖民主義對泰雅族的影響,進而建立原住民族史觀。課程設計不僅止於課堂講授,更強調實地考察與耆老訪談,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的脈動。透過學生歌舞、戲劇等表演,將泰雅族捍衛家園的故事生動呈現,讓學生化身為文化的傳承者。
教育局強調,為持續提供學習原住民族語言、歷史、科學及文化等機會,該局將持續鼓勵學校依地區特性與資源,規劃原住民族知識課程及文化學習活動,未來亦將透過課程策略聯盟、母語日及歲時祭儀等原住民族教育活動持續推動原住民族教育,落實全民原教精神,將原住民族教育更有效地融入學校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建立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尊重。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桃園教育局推動「全民原教」 原民文化扎根都會區校園
延伸閱讀:
最新社會新聞
-
-
血汗大愛2/「車開到睡著」非首次!大愛劇組曾撞死人還肇逃
(2 小時前) -
市民憂心安全無人把關 高雄三民區連環車禍
(3 小時前) -
高雄三民區連環車禍 市民盼警察局局長正視交通安全問題
(4 小時前) -
兒擺尿液杯挑釁、媳堆雜物害婆婆慘摔 父聲請2人「由家分離」獲准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