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7-14 | 上報

CNN曝台灣遠洋漁業剝削外籍移工 相關公會反批:冷飯熱炒

CNN曝台灣遠洋漁業剝削外籍移工 相關公會反批:冷飯熱炒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報導指出,外籍勞工在台灣遠洋漁業中遭受長期剝削、過勞等虐待問題,引來外界對台灣自由價值觀的質疑。對此,農業部漁業署發聲明強調,台灣對任何形式的勞動剝削均抱持零容忍態度,並已在2022年制定「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成為亞洲少數針對遠洋外籍船員權益進行跨部門改革的國家。

CNN前天(12日)報導指出,1名印尼移工唐柯塔(Silwanus Tangkotta)在台灣漁船工作時手指受傷,船長卻因漁獲量不足拒絕返航,為了避免感染,他被迫自行用牙籤剔除傷口處的裸露骨骼,直到超過1個月後才上岸治療,接著他更遭公司解雇,且未獲任何賠償。該報導也指出,台灣的遠洋漁業剝削、過勞等問題嚴重。

對此,漁業署昨天(13日)深夜緊急澄清,強調船長第一時間就為唐柯塔包紮與給藥,並照規定通報漁業署,經岸上醫師評估,他無生命危險,因此由船方持續照護,之後再由友船協助接送返台就醫。不過,保險公司判定他傷勢不符失能標準,未予理賠,漁業署也將進一步調查船方是否涉及不當終止契約,協助唐柯塔爭取合理權益。

另外,漁業署也提到,包括艾德瑞安(Adrian Dogdodo Basar)在台資漁船LONG BOW NO.7上工作,去世後延伸出扣薪、同船船員去世處理不當等問題,漁業署也在第一時間介入,確保薪資如約給付,並通報海巡署及檢察機關調查死因,以確認無不當死因或處理。

針對台灣約有940艘遠洋漁船,漁業署表示,從2020年美國勞工部公布全球漁業強迫勞動風險名單後,台灣就啟動相關改革,現在大多數業者皆為合法經營,並重視外籍船員權益,政府也將持續推動制度優化,防範類似事件重演。最後,漁業署也向外媒喊話,表示樂於向國際媒體與人權機構說明事實與制度進展,歡迎實地訪查。

對此,台灣區鮪魚公會、台灣區魷秋公會、台灣區圍網公會、臺灣鮪延繩釣協會、遠洋漁業青年聯誼會、遠洋漁業智庫今天也發布聯合聲明,強調CNN引用已結案的個案當作當前產業常態,且沒有查證該案後續處理的方式與制度變革,是對於相關產業的汙名化,也讓該篇報導不客觀。

聲明也提及,台灣是亞洲少數積極推動漁業人權改革國家之一,除配合政府政策外,產業也主動推動跨國合作與簽署團體協約(CBA),落實公平僱用、薪資透明、健康檢查及爭議處理等機制。面對在轉型中的個案瑕疵,相關產業也積極改進,確保漁工都受到尊重及公平,媒體也不應該冷飯熱炒,刻意妖魔化台灣遠洋漁業。

遠洋漁業條件艱辛,公協會理解國際關切,但反對簡化為「制度性奴役」。我們主張透過制度治理、跨國合作與持續改善保障工人權益,並歡迎獨立稽核檢視。而今年產業更親赴印尼深化與政府及漁工工會合作,未來將持續強化與漁業署、來源國及國際組織的合作,推動更透明、人性化的管理,落實漁工安全健康與福祉。(責任編輯:呂品逸)

(延伸閱讀:越南移工台鐵遺落400萬 金流疑涉地下匯兌檢調要查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