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動腦‧動心—中山醫大醫學人文研習營啟動高中生臨床啟蒙之旅
【威傳媒陳惠玲編輯】
由中山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臺灣醫學會與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共同主辦「2025高中生物科技研習營—用心動手又動腦的醫學人文實踐之旅」,今(24)日下午於中山醫學大學盛大登場,吸引來自全台各地150位高中生參與。
本次研習營延續臺灣醫學會年會的青年活動傳統,聚焦於醫學啟蒙與科普教育的推廣,由中山醫學大學主辦,課程由醫學系教師與臨床一線醫師親自授課。課程內容不僅傳授基礎醫學知識,更強調臨床現場中的同理心培養、判斷能力訓練與醫學思辨,打造兼具知識與人文關懷的教學體驗。

從創傷現場出發,進入神經科學的深處
開場講題《頭殼壞去──從頭部外傷探討腦神經的奧秘》由神經外科醫師陳建翰主講。他以青少年常見的頭部創傷為引,進一步延伸至腦中風、腦出血與創傷性腦損傷的臨床處置。學生們透過模擬急診現場,學習如何判讀腦部影像、做出緊急手術決策,並進一步思考醫病溝通的現場挑戰,課程臨場感十足。
讀心電圖、救心動脈──走進心臟醫學的節奏
緊接登場的是《怦然心動的心律歷程》,由心臟內科醫師莊曜聰授課。他透過實際心電圖範例,引導學生觀察心律變化,結合心臟解剖與電傳導系統,深入淺出地解析心律不整的成因與診斷邏輯。課程也結合CPR與AED實作,強調臨床理論與急救技能並重的醫學核心精神。
科技進步下的醫病抉擇,醫師的人文思辨
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家揚以《科技與人文的反思》為題,從真實診間故事出發,探討AI輔助診斷、預測醫療等新興科技所帶來的倫理與實踐課題。透過偏鄉照護、家庭醫療的經驗分享,引導學生思索在科技與人性之間,醫師應如何拿捏「知識」與「關懷」的平衡。

虛擬解剖桌×VR互動學習:解構人體,結合科學與想像
壓軸課程《人文與醫學科學整合的解剖──虛擬解剖桌的操作》,由解剖學科主任曾拓榮教授親自帶領。同學們親自操作校內先進的虛擬解剖桌與zSpace虛擬/擴增實境設備,探索從頭頸到胸腹腔的人體構造,並觀察常見病變的解剖變化,在科技中深化對生命系統的理解。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表示,醫學不該只是象牙塔內的專業知識,更應成為貼近人群、回應社會的實踐行動。「我們希望透過這場結合理論與實務、科技與人文的研習營,讓醫學教育的種子提早在青年學子心中萌芽,並啟發他們對醫療與人文的深度思考與熱情。」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最新社會新聞
-
-
各界嘉賓雲集 大中華記者友好交流協會正式成立
(7 小時前) -
縱谷客韻季「戲韻飄揚慶端午」 傳統與創新共譜客家文化新篇章
(7 小時前) -
影/誇張!台南阿伯加油站插隊被罵 竟倒車衝撞對方車輛
(7 小時前) -
基隆幼兒大班1400件童趣創作 微風東岸光影首映溫馨亮相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