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舉辦藝術入校講座 吳炫三談創作與靈感:跨越地域的界線,融入時間的縱深
【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主辦「藝術入校系列講座」,今(18)日上午於勤學樓國際會議廳邀請旅法藝術家吳炫三,以「藝術創作與靈感—跨越地域的界線,融入時間的縱深」為題進行專題演講。現場座無虛席,文教所師生、學者、藝術家倪朝龍、林慧珍老師,以及畫會同好等踴躍出席聆聽。

講座主持人詹清全老師表示,邀請吳炫三老師的契機源於2018年國美館的一場展覽。當時他擔任台中市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協助該展覽籌劃,與吳老師結下深厚緣分。此次聽眾多為文教所研究生,其中不少是中小學或幼兒園主管,希望藉由藝術家的分享,思考如何將創作與靈感融入教學實踐,最終讓學生在課程中培養更深的美感素養。

吳炫三:以南島語系文化為創作背景,展現在地文化生命力
吳炫三受訪時分享了其人生哲學與創作理念,強調「個體價值的實現,在於利他行為」,並指出真正的快樂與幸福來自「做自己喜歡且能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的事」。
他深入探討南島語系文化背景對藝術創作的影響,並舉例「足球之於巴西」學有專精便能立足國際地位,說明其藝術創作立足於自身文化根源。他說,自1995年以後創作聚焦於「南島語系文化背景」,視其為世界最大的文化圈,範圍自智利復活節島延伸至非洲馬達加斯加,涵蓋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印尼、臺灣等地,因為他是南島文化的一員。

談及2024年被法國賽努奇博物館收藏一件作品,吳炫三說這圓滿了他出國學習藝術的夢想,也是對台灣故鄉親友的交代。這件作品於1999年創作:〈女人和小動物〉材質壓克力、樹皮。主要媒材為南島地區特有的構樹皮。這種材料常見於南太平洋女性製作的傳統裙飾,經藝術處理後呈現出近似棉布與宣紙的質感。他笑說:「我的作品是畫在樹皮上面的。」這種融合自然肌理與文化記憶的創作方式,正體現他對南島文化的敬意與詮釋。
舊木板與刀痕:時間與生命的刻痕
吳炫三透露,近期在苗北藝文中心舉辦的「熾熱南島—吳炫三特展」(展期至2025年12月28日),多數作品使用早期農業時代的舊木板創作。他以鋼刷去除腐壞部分,保留堅硬木質,再以刀刮痕跡取代畫筆筆觸,創造強烈的線條與生命感。他認為,舊木板的滄桑紋理與歷史氣息,正是表現作品中「生命力」的最佳素材。這種以刀與木共舞的創作語彙,也在巴黎展覽中獲得高度讚譽。
旅法觀察:堅持創作的信念與運氣
談到旅居巴黎的經驗,吳炫三指出,巴黎藝術界競爭極為激烈,光是畫家就超過十萬人,來自世界各地,許多人抵法後反而停止創作或轉向行政。除此他提到今年十月法國巴黎 現代藝術博覽會,展場在巴黎協和廣場臨時展館,他說,不是每個藝術家都能受邀在展場主牆展覽,此次他展出作品其中:外太空傳來的訊息站〈英國巨石陣〉2023年壓克力畫布(規格H210xL700 cm)能被選為展覽主牆焦點,是「機緣與運氣的結果」。他並感謝經紀人的支持,認為藝術家與經紀人間的信任關係,是作品能被看見的重要助力。

吳炫三也談到偏愛創作大型畫作的原因,源於童年觀看電影的經驗:「像《埃及豔后》《羅賓漢》那樣的大場面,只有在大螢幕上才能感受到氣勢。畫畫也是一樣,要展現氣派與力量,就需要大的畫面。」
人生哲學:從「利己」到「利他」
在藝術之外,吳炫三也談到人生價值。他引用達賴喇嘛的觀點指出,人應集中能量實踐「利他」,若能兼顧「利己又利他」,生活才會真正有價值。他希望自己的創作能讓自己快樂,同時也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為下一代留下一份意義與啟發。

校長致詞:藝術讓人文教育更具厚度
講座最後進行Q&A交流。中臺科技大學校長陳錦杏親自到場致詞,笑言「今天沒能全程聽完,感到非常可惜」,並表示看到地下停車場車位全滿,足見大家對吳炫三老師的熱情。她指出,中臺長期致力於培養兼具技術專業與人文關懷的人才,今日吳老師親臨指導,讓學校在「人文藝術」的厚度上再添精彩一筆,也相信師生透過講座,能更深化藝術的感受與美感的養成。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最新社會新聞
-
-
彰化縣第4屆文資審議會審議9案及審查2案 1案通過1案追蹤
(5 小時前) -
影/蘆洲醉男盧到朋友受不了 嗆警遭管束變「在地青年」
(5 小時前) -
勤益科技大學景觀系攜手種苗繁殖改良場 共創新社花海新亮點
(5 小時前) -
影/彰化老字號「水根行」榮獲金商獎 七十年品牌躍上全國舞台
(6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