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的校園籃球大滿貫 從HBL雙冠軍到UBA雙料冠軍 再到JHBL5冠+10冠

【互傳媒/記者 魏冠中/台北 報導】不過短短一個月,HBL甲級總決賽轟動台北小巨蛋,結果,北一女中轟隆轟隆二連霸、松山高中重返王座,台北市長蔣萬安一夜之間率領兩大男女市立高中名校勇奪冠軍,接著,UBA第一級男女冠軍戰也燃燒小巨蛋,位於台北市的國立CCU政大雄鷹順利五連霸,私立中國文化大學CCU女籃隊斬獲校史20冠。現在,JHBL移師到苗栗山城巨蛋,臺北市民族實中女籃的爭氣女孩順利五連霸,同樣在大安區的金華國中男籃隊則以恐怖的冠軍賽132分瘋狂紀錄,摘下校史第10冠,包括高中、國中、大專的三大聯賽頂級戰區6座男女總冠軍獎盃,全數落入臺北市的名校之手,而且其中4校都是蔣萬安市長旗下教育局長期支持與重金補助,與其說是蔣萬安市長大滿貫,不如說是台北市政府體育局、教育局雙管齊下,耗時25年以上長期施政的結果。
中華民國現任總統賴清德在兩年前就醞釀推動成立體育部,不僅在競選時強調這項政見,當選後也一再承諾要成立體育運動部,在他老人家即將就職總統一周年前夕,最好盡快實現他的總統承諾,而臺北市政府在最近一個月的三大校園籃球聯賽囊括了6大籃球賽總冠軍的大滿貫成就,背後所延續25年的施政努力和調整步驟,都值得賴總統施政團隊好好學習參考。
體育界和娛樂圈絕大多數人都忘記了今年是台北小巨蛋20周年,25年前,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敦化北路口的台北市立棒球場因外野看台鋼筋外露成為危險建築,所以必須拆除改建為綜合體育館(號稱小巨蛋),當地因距離松山機場航道甚近,所以無法改建有60公尺高度的棒球大巨蛋(2007年起,新法規已經放寬到90公尺),提供棒球賽使用的真正大巨蛋(標準觀眾席應為4萬席以上)最終移至光復南路忠孝東路口的松山菸廠舊址,最終在專業團隊研商下,棒球場舊址就改建為取代中華體育館的台北小巨蛋。
在拆除危險的臺北市立棒球場之前,當時臺北市政府已經成立體育處(後來升格為體育局),2000年的體育處還是體育場時代,當時的場長(後來真除為體育處長)劉家增積極規畫台北市建立12個行政區的多功能市民運動中心,以及包括台北小巨蛋、網球中心、新體育場在內全新運動設施,期間橫跨兩任市長的16年任期,並且所有區運動中心都不增加一位行政人員和公務員,所有運動中心包括小巨蛋都是委外經營,經過長達20年的營運管理,每年區運動中心回繳給市府的權利金和提供的公益時段(包括回饋給中小學學生體育課使用、銀髮族健身運動免費使用)的時數人數都有上千萬人次,也完全回收當初財政部門的投資。
在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和體育局的整體規劃下,臺北市每一年培訓的全國運動會金牌計畫選手(包括大學生)、全中運(包括高中生與國中生)金牌計畫,都在4年到6年內陸續看見成果,所以最近15年的全中運(每年四月舉辦)、兩年一屆的全運會(十月舉辦)都可見臺北市代表隊運動員斬獲的金牌總數居全國之冠,每屆全運和全中運金牌第一的總統獎大半是臺北市代表隊包辦。
回首過去25年,馬英九市長、郝龍斌市長兩人的開創體育金牌計畫,延續人才培育與擴張中長程計畫,到鳥兒郎噹的柯文哲市長坐享其成,以及近兩年形象健康的年輕市長蔣萬安積極參與各項賽事,台北小巨蛋HBL和UBA的大滿貫,一路延伸到苗栗巨蛋的JHBL基層(15歲以下)球賽也被台北兩所市立學校包辦冠軍,臺北市中小學基層籃球和體育人才的培育努力其來有自,絕非倖致。
穿上松山高中綠色神盾加油衫,蔣萬安從政大到北一女、松山高中的各項總冠軍賽一路贏到底。 (魏冠中攝影)
<蔣萬安的校園籃球大滿貫 從HBL雙冠軍到UBA雙料冠軍 再到JHBL5冠+10冠> 這篇文章最早發布於《互傳媒》新聞
最新體育新聞
-
別小看洋基爭冠決心!四大防區升級
(2 小時前) -
大谷領軍道奇鑽石打線僅排第二!
(3 小時前) -
文藻、輔大、靜宜鐵馬接力 用行動回應2025禧年精神
(11 小時前) -
《NBA季後賽》雷霆狂贏51分電爆灰熊,創季後賽G1最大勝分紀錄
(11 小時前) -
楊勇緯2025年首戰柔道亞錦賽 列頭號種子拚獎牌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