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防守不是基層籃球的萬靈丹 包夾和協防的運用則是少年籃球的大補丸

【互傳媒/記者 魏冠中/台北 報導】第九屆全國小學籃球聯賽最近熱鬧登場,今年賽事出現兩大歷史性變革,第一是雙列高籃組(305公分高度籃框,符合國際FIBA標準U12年齡層級)、矮籃組(傳統260公分高度籃框,符合現行小學多數設備標準),第二是依照FIBA國際規定,嚴格禁止國小學童比賽採用區域防守。
為了配合教育部主辦的這項全國大型籃球聯賽規定,總共有47校的男女童球隊勇闖305的高籃組比賽,矮籃組則是有66個男女童球隊進軍全國大賽,這也顯示目前國內採用高籃比賽的小學球隊已經大量增加,對這些有優異基礎的籃球明日之星也有助於他們立即銜接上國高中等級的籃球賽,不會在投籃高度上的差異要做太大調適。
不過,若干資深優秀籃球教練對於限制盯人防守的尺度,有不同意見,一位東部學校的資深教練認為,他帶隊去國外參加基層比賽,發現只准盯人防守的限制確是國小階段的美意,但對於包夾防守的嚴格限制,他則提出不同看法,因為防守規範會決定進攻的基本動作訓練,如果不准包夾防守,則在國小階段一些早發育的孩子會在單打和運球方面有過多盤弄,忘卻了籃球是團隊運動與團隊合作進攻的基本概念。
12年前,全國少年籃球錦標賽曾經出現一位超級成熟的高大球員,就是宜蘭市光復國小身高172公分的高國豪,他當年可以一個打五個,每一場比賽輪到他上場就是一人單打,不需要傳球,因為他比同齡的孩子高10公分到25公分以上,所以不單是可以一打二,也可以一打五。但可惜的是,高國豪養成了大量持球習慣,不只是成為史上最強國小球員和最強國中球員,以及最強高中球員,但他去美國NCAA大學球隊打球後,就發現侵占球權太多的後果是很難獲得教練重用與隊友信任。
最近,高國豪在職籃聯盟新竹攻城獅隊也面臨同樣問題,因為他在比賽中習慣持球單打,和雲豹隊高錦瑋的無球跑動打法大異其趣,最終高錦瑋在職籃生涯短短兩年內就大放異彩,和第一年新秀球季的大師兄蔣淯安(目前轉戰夢想家)就成為雲豹隊本土雙星,小安和小高的無球跑動打法已經證明他們不靠身材打球和不搶球權的打法,和目前當紅的NBA第一射手柯瑞都有相似的基礎過程。
國小籃球基礎訓練只准一對一的盯人防守,是強化小學生打籃球基本動作的重要原則,但比賽中傳球和空手跑動的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包括進攻跑位觀念、無球打法、弱邊(無球邊)的掩護與接球投籃訓練,也和盯人防守同樣重要。這一位來自東部地區資深的冠軍教練指出,日本目前小學生比賽也容許包夾與協防戰術,目的就是讓單打和團隊合作能相結合,也讓小學生籃球和國中籃球能銜接。
另一位雲林地區的今年全國冠軍隊教練,也認同盯人防守和協防戰術觀念應相輔相成,畢竟太多單打在小學生階段也有大吃小的後遺症,所以近兩天比賽往往會出現大吃小的單打戰術,很多球隊仗著早發育球員有高大身材,盡量採單吃打法,讓4名隊友散布開來,給高大身材隊友不斷一對一單吃,把比賽完控到過分單調。
這位教練認為,也許教育部體育署不鼓勵小學比賽的區域防守和包夾,但開放適度的協防,或是邀請各校資深優秀教練開辦研習會、教練研會,參酌國外比賽制度,對於目前小學生的籃球訓練體制和競賽強度應該也會有幫助。

新北武林國小7號劉承穎單打獨得10分,是擊敗高雄光華晉級4強的得分王。 (魏冠中攝影)
最新體育新聞
-
-
林泓育連16個球季開轟 桃猿賞悍將主場7連敗
(3 小時前) -
魔鷹6戰6轟連2場雙響砲 率雄鷹擊退龍隊
(3 小時前) -
新生代混雙陳政寬、許尹鏸 晉台北羽賽16強
(3 小時前) -
區域防守不是基層籃球的萬靈丹 包夾和協防的運用則是少年籃球的大補丸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