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3° / 30° )
氣象
2025-08-31 | 周刊王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掀開自製泡麵蓋的「排骨雞麵」,會發現裡頭是費時熬煮的豬肋排雞蛋麵,幽默致敬經典泡麵。(圖/魏妤靜攝)

[周刊王CTWANT] 近年探究飲食文化與現象的展覽並不少見,然而將展覽與主題套餐結合、讓來客觀展後將相應的料理吃下肚,卻是十分有趣的沉浸式體驗。連續4年榮獲《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的「CEO1950總裁藝文空間」,今夏從「食物設計」視角切入,與台灣長期關注食物設計教育的UOVO Food Design Studio展開「可食VS.不可食」的飲食對話。CEO1950主廚張億興(Jackie)與團隊將展覽搬進被列為歷史建築的餐廳中,打造「名符其食」夏季菜單,並將UOVO工作室的「內容不食」展覽理念呈現於餐廳2樓展間,邀請賓客展開關於食與不食的思辨體驗,該菜單原預計推展至8月底,現好評延長至秋季。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內容不食」展覽的第二環節「呼吸」,表達食物透過醃漬的過程也反映當天氣候,從中透露出時間沉澱的風味。(圖/魏妤靜攝)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口香糖也被稱為泡泡糖,展覽第三步「謊」在透明球體中放入觀展民眾以紙條寫下曾經說過的謊言,讓他們將所有情緒塞進泡泡裡。(圖/魏妤靜攝)

2012年成立的「UOVO Food Design Studio」,是台灣早年投入食物設計教育的先行者,工作室在今年4月舉辦「內容不食」的策展實驗,端出看似食物卻不能吃的「料理」,讓觀眾透過互動重新思考「吃」的本質究竟是味道還是行為。展覽結束後,UOVO成員、同時也是CEO1950總裁藝文空間的內廚團隊人員楊千慧,與餐廳主廚Jackie延伸展覽、將用餐與逛展結合。建議賓客用餐前先走上2樓看展,展覽約可分為5個環節,序曲「揉水」邀請觀者先取一片柑橘紙巾、在上頭注入柑橘精油水,以其潔淨手部、嗅聞香氣,再揉成團投入瓶中,暗示「我準備好開始享用美食」的心理訊號;桌上的九層塔、蒜頭、芭樂等醃漬物則與第二步的「呼吸」有關,楊千慧認為發酵是食物呼吸的方式,食材在不同溫度與濕度下,彷彿呼吸般加速或減緩發酵的速度。

來到第三步「變質」,牆上掛著四排不同狀態、以美式早餐元素拆解的食物,楊千慧認為食物與人生都會經歷「變質」,人會隨著時間在看待事物上有了不同觀點,例如兒童時期像是看什麼都很直接的「白米」階段,步入社會後會思考金錢成本、背後的定價,或許想吃的也不再是最單純的美式早餐;第四步「謊」用口香糖象徵味覺的騙子,我們沉迷於其清甜與咀嚼感,但它既不能吃下肚也無法果腹;最後的「餘溫」則以大型白色嘴唇形象呈現,邀請賓客觀展與用餐結束後回到2樓,在唇上寫下自己對當天料理的印象。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在品嘗首道開胃菜的柑橘班戟時,可先將滴管中的柑橘汁滴入,抓起餅皮四角一口咬下包覆雞胸肉、馬薩拉香料粉、焦化榛果等混合的內餡。(圖/魏妤靜攝)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綠竹筍/昆布/胭脂蝦」鋪上山蘿蔔葉與發酵檸檬皮絲,外形如展覽的「揉水」紙巾般柔軟、吃來爽口微脆。(圖/魏妤靜攝)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芭樂/鮪魚」從擺放的發酵芭樂及淋上10年巴薩米克醋、煙燻魚骨與發酵九層塔做成的醬汁,都轉化了「呼吸」概念。(圖/魏妤靜攝)

為了對應展覽內容,主廚Jackie耗時半年打造9道餐點,例如揭序的開胃菜「芹菜根/柚子/肝慕斯&柑橘班戟」,主廚認為雞蛋象徵生命起點,他保留外殼、在底層填入雞肝與鴨肝蒸蛋,中間放上柚子凍與紅蔥頭、上層則是以芹菜根慕斯。而「柑橘班戟」(班戟為粵語的鬆餅)則取香港常見的甜點芒果班戟為意象,以揉成一團的班戟與滴管,呼應展覽第一步的「揉水」;同樣呼應「揉水」意象的還有接續的「綠竹筍/昆布/胭脂蝦」,竹筍是竹子的嫩芽也是生命的起點,這道菜將綠竹筍片成如薄透的紙巾,以其包覆胭脂蝦塔塔,再搭佐昆布竹筍高湯製成的醬汁,充滿當季鮮美。

冷前菜「芭樂/鮪魚」則扣住展覽的「呼吸」意象,例如鮪魚是一種鰓肌退化的魚類,必須不斷游動前進才能獲取氧氣。主廚將鮪魚刺身以60度低溫油封,一旁的雞捲內餡填入的不是雞肉而是被俗稱「海底雞」的鮪魚,也是主廚對應「內容不實」的巧思;外觀與氣味看似辛辣的「發酵辣椒/季節鮮魚」對應的是展中的「謊」,盤中淋上風乾番茄、紅椒、澄清雞湯與魚湯醬汁,再滴入發酵辣椒汁,以顏色與氣味欺騙感官,入口才發覺其本質溫潤。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發酵辣椒/季節鮮魚」的鹹與酸較辣度更甚一些,搭配以青椒、芭樂混調的無酒精飲品帶來各種風味交織。(圖/魏妤靜攝)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主菜「里昂牛頭捲」以牛臉頰、牛舌增加膠質,主廚表示傳統做法多採燉軟處理,但他反覆煎過使口感保持彈性。(圖/魏妤靜攝)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完整主廚套餐會提供兩道甜點「布瑞起司/西瓜」(前)、「白花菜提拉米蘇」(右後)及茶點。(圖/魏妤靜攝)

可3選1的主菜同樣扣緊「謊」的主題,主廚以盤飾呼應「泡泡糖」意象,以傳統澎湖料理「章魚燉肉」為靈感,選用夏季盛產的澎湖石鮔搭配海葡萄、甜菜根球、櫻桃蘿蔔、天婦羅風味片做成配菜,在盤中畫出夢幻虛無的意象,天婦羅風味片比擬謊言破滅後的碎片;主菜後的「排骨雞麵」讓人莞爾一笑,主廚認為台灣的泡麵總在包裝附註「內容物僅供參考」,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內容不實商品。他從排骨雞麵獲得包裝與麵食的靈感,先熬煮8小時再澄清雞湯,加入洋蔥、香料、黑白胡椒再熬製3天,搭配自製手工雞蛋麵、放上滷豬肋排,以「真材實料」的排骨雞麵幽默致敬。

雙甜點同樣精彩,先上桌的「布瑞起司/西瓜」呼應展覽的「變質」議題,兒時可能只要吃到西瓜便會滿足,長大後的吃食快樂卻可能來自上好的起司,此甜點由下往上依序是檸檬棉花糖、茉莉綠茶脆片、糖漬西瓜、優格慕斯與布瑞起司冰淇淋、花形馬林糖、檸檬皮,彷彿也象徵隨著年紀進程的心態轉變;最後一道「白花菜提拉米蘇」則擷取提拉米蘇在義大利文中「帶我走」的寓意,呼應展覽最後的「餘溫」,希望賓客能將這一餐深刻留在記憶與味蕾中。甜點主廚將高溫烘烤的白花菜融入馬斯卡彭內餡,為甜點增添一抹深邃香氣。完整主廚套餐於晚餐、週末供應,每位2,680元+10%起,平日濃縮版午間套餐則為每位1,580元+10%起。


在歷史建築裡吃泡麵?!老宅餐廳變身展場、用主題套餐打造沉浸式體驗
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將於9/5至11/16登場,臺虎推出的「海波浪皮爾森」除了具有「海」味,還有3款期間限定包裝。(圖/臺虎精釀提供)

近期與藝術相關的還有臺虎精釀繼2023年與「馬祖國際藝術島」合作推出聯名啤酒後,今年再次攜手中華文化總會,打造「海波浪皮爾森——馬祖國際藝術島限定版」。這款專為馬祖釀造的皮爾森啤酒,以飽滿麥芽香氣為基底,融合帶有海洋風味的昆布入酒,在尾韻留下鹹中帶鮮的鮮明層次;罐身設計也以藝術視角描繪馬祖之美,其中兩款呈現海景風光,另一款則是獨特可愛的「貓手款」,即日起於馬祖全家便利商店限量開賣。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旅遊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