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5° / 20° )
氣象
2025-09-20 | 周刊王

煙台今昔1/「耕海1號」結合科研與海洋觀光 「黃渤海新區」年產值破1.5兆元

煙台今昔1/「耕海1號」結合科研與海洋觀光 「黃渤海新區」年產值破1.5兆元
從高空俯瞰「耕海1號」海上牧場,宛如一條漂浮在湛藍海上的寶石項鍊,有「海洋之星」的別稱。(圖╱新華社)

[周刊王CTWANT] 位於山東半島東北岸的煙台市,古稱「芝罘(音同福)」。煙台名稱的由來,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間,當時為了防禦倭寇,在奇山北麓的北山上設置「狼煙墩台」,發現敵情時,白天升煙,夜晚點火,作為警報信號。北山後來也被稱為煙台山,而城市也因此得名。

煙台與歐美各國接觸甚早,早在《天津條約》後不久的1861年,清政府被迫正式宣布煙台對外開放,英、法、美等17國陸續在煙台設立領事館,顯示煙台作為通商口岸的重要戰略地位。今日的煙台,不僅保有豐厚的海洋資源與產業基礎,更以蘋果、葡萄酒與黃渤海新區,塑造出一座兼具深厚文化與現代化經濟發展的濱海都市。


煙台今昔1/「耕海1號」結合科研與海洋觀光 「黃渤海新區」年產值破1.5兆元
煙台昔日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與歐美各國接觸甚早,在海濱的朝陽老街上,至今仍保留許多西洋老建築。(圖╱王若攝)

乘著快艇離開煙台漁人碼台,浪花在甲板四周翻湧,本刊記者前煙台海上的新地標,坐落於近海的海上生態牧場綜合體——「耕海1號」。這是中國首座大型智能化海上養殖平台,累積兩期工程總投資約新台幣4.5億元,於2020年正式啟用。

外形借鑑鑽井平台的堅固結構,將科技轉化為漁業的基礎,可抵抗10級風浪,並透過智能系統自動完成水質監測、魚群投餌與健康管理,讓傳統漁業得以邁向深藍。在第二期的文旅工程完工後,從高空俯瞰,這座平台宛如一條漂浮在湛藍海上的寶石項鍊,因此也有「海洋之星」的別稱。


煙台今昔1/「耕海1號」結合科研與海洋觀光 「黃渤海新區」年產值破1.5兆元
耕海1號的結構堅固,可承受10級風浪,並透過智能系統自動完成水質監測、魚群投餌與健康管理。(圖╱王若攝)

直徑超過百米的養殖網箱中,大黃魚、石斑魚與真鯛在其中穿梭。這些魚類不僅供應當地市場,更出口至韓國、日本與東南亞,年產量達數千噸,直接推動煙台由近海漁場邁向深遠海養殖的新時代。

耕海1號的價值不止於生產,還肩負科學研究與海洋觀光的使命。科研艙為專家提供水質監測與種質改良的實驗場域,而開放的參觀體驗則吸引大量遊客登船,親手餵魚、垂釣、參觀智能化系統,甚至在平台餐廳享用現撈海鮮。解說員趙全福表示,耕海1號自啟用以來,不僅拓展了煙台的藍色經濟,也讓海洋文化以鮮活的方式進入公眾視野。


煙台今昔1/「耕海1號」結合科研與海洋觀光 「黃渤海新區」年產值破1.5兆元
坐落於金沙灘海濱公園的藝術作品《孤獨的鯨》,是煙台最紅的打卡景點。(圖╱王若翻攝)

煙台的海洋敘事不僅止於此,在煙台開發區的金沙灘海濱公園裡,有一頭銅質巨鯨躍出金色沙灘——這是2016年落成的公共藝術作品《孤獨的鯨》,也是煙台著名的網紅打卡點之一。據《孤獨的鯨》的設計者熊時濤表示,設計靈感源自真實存在的「52赫茲鯨魚」,因聲音頻率獨特而無法與同類交流,被科學界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但雕塑並非單純表達悲傷,而是隱喻個體在城市喧囂中尋找理解的狀態。

沿著金色沙灘前行,據《孤獨的鯨》不遠處的另一個打卡點「時光塔」,則以建築語言捕捉當下。這座圓形高塔,建築高50公尺,底部是一個直徑50公尺的正圓,宛如一座剖開的日晷面向著大海。

底層的劇場能聽見海浪穿透塔體的共鳴,中層設有空中書屋與展廳,頂層則完全向天空敞開,雨水、陽光、星辰直接灑落觀者身上。時光塔不僅是一種與自然連結的儀式,也是煙台邁向文化城市的重要符號。對遊客而言,更像一座「時間收錄器」,提醒人們在光陰流轉中體驗當下。


煙台今昔1/「耕海1號」結合科研與海洋觀光 「黃渤海新區」年產值破1.5兆元
造型宛如一座剖開的日晷,「時光塔」是一座多功能的休閒建築。(圖╱王若攝)

如果說鯨與塔為煙台注入了藝術與哲思,那麼「黃渤海新區」則構築了堅強的經濟筋骨。2010年前後,煙台被中國納入「藍色經濟區」戰略,意在推動北方港口城市由傳統工業向高端製造、海洋科技與現代服務業轉型。

黃渤海新區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與韓、日隔海相望,距離首爾、東京都在1,000公里航程內,煙台港、蓬萊國際機場與環渤海高速公路共同構築了便捷的區域樞紐。截至目前,新區總面積已達近500平方公里,聚集了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現代物流與文創等產業,年生產總值約新台幣1.5兆元,並吸引逾30萬專業人才落戶。

台資與外資的注入則進一步提升新區的能量。華新麗華集團建設的高端金屬材料產業鏈年產能逾百萬噸,富士康則在此投資超過30億美元,打造電子製造與精密組裝基地,年產值接近新台幣3,800億元,帶動上下游數百家中小企業聚集。

煙台的歷史曾因開埠而被迫與世界接軌,如今這座城市試圖以藝術、建築與海洋科技,為未來書寫新的注腳。從深藍牧場「海耕1號」,到寓言般的「孤獨的鯨」,再到承載產業發展故事的黃渤海新區,煙台正呈現一種複合而立體的面貌。它不再只是中國華北的一個工業港口,而是逐漸向世界訴說:這裡不只產出產品,也孕育著故事、記憶與靈魂。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旅遊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