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7° )
氣象
2025-09-04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氣候危機對於觀光業的衝擊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


「我們要去哪裡度假?」一般而言,這應該不是一個令人感到壓力的問題。然而,在攝氏40度的高溫下,在海灘邊放鬆身心,空氣中瀰漫著煙味…,這些情境實在令人難以忍受。隨著全球氣溫升高所造成的混亂,遊客們該在這個「燃燒的世界」何去何從? 專家表示:「我們已經邁入非旅遊時代的開端。」


2025年世界各地處在一片熱浪裡,歐洲和北美的暑假也不例外。由於化石燃料污染扭曲了氣候,度假勝地正遭受高溫、火災、洪水和乾旱的肆虐。而乘坐飛機或遊輪前往這些地方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也遠比每個人可能做的任何其他事情都要多太多,更別說那些偏好火箭的富豪們。


在攝氏40度的高溫下,在海灘邊放鬆身心,空氣中瀰漫著煙味,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對一些旅行者來說,揮之不去的罪惡感會進一步玷污他們原本期盼的無憂無慮的幸福假期。



氣候危機對於觀光業的衝擊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今年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讓與會者更多瞭解旅遊業對未來的看法,除了一小部分關注氣候問題的遊客之外,瑞典「飛行羞恥」(flygskam)的概念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然而,一場演講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基調。在這場被會議組織者譽為「所有關心旅遊業和地球未來的人必聽的會議」演講中,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旅遊學者之一、瑞典林奈大學教授 Stefan Gössling (曾為聯合國與世界銀行提供諮詢) 冷靜地宣告大眾旅遊時代正走向終結。


面對一群焦慮不安的聽眾,包括旅行社、租車公司、郵輪業者和旅館經營者,Gössling教授說:「我們已經進入了非旅遊時代的開端。」Gössling認為,日益惡化的天氣正在將旅行成本推高到消費者的荷包快要無法承受的水平。這不只是偶爾的熱浪或野火,而是從食物、保險到其他支出全面攀升,最終讓人們所熟悉的旅遊模式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歐洲今年夏天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火,就連以避暑聞名的「清涼度假勝地」例如挪威和加拿大 最近幾週也遭遇了驚人的極端氣溫。威脅旅遊的不只是天氣惡化。航空仍是最難以技術解決的排碳來源之一,而若要避免災難失控,必然會加重航空成本。


或許是時候鼓勵人們重新認識被忽視已久的「國內旅遊」便宜、便利,而且往往更令人放鬆。


Reference:


Heatwaves, wildfires and the hot summers that could change how we holiday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旅遊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