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4-10-01 | i-media愛傳媒

從臭水溝變身國際秀場 北京也有條「塞納河」

從臭水溝變身國際秀場 北京也有條「塞納河」

巴黎奧運雖已閉幕月餘,但在奧運期間賺足了眼球的塞納河,卻成為人們回味巴黎奧運的永恆。作為法國文化重要的標誌,塞納河無論是開幕式上「流動的盛宴」,還是做為10公里游泳比賽的賽道,都令這條見證了巴黎興衰繁華、代表了巴黎浪漫文化的古老河流再度成為網紅。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北京,也有一條「塞納河」。



北京是個相對缺水的城市,沒有許多國際大都市「標配」的穿城主幹河道,但幾百條大大小小的河流,也為這座古都增添了靈動水韻。亮馬河流經北京市區東北部,全長不過9.3公里,還不到塞納河的1/80,卻因沿岸豐富的文化景觀,被人們稱為「東方塞納河」。



金秋時分,正是戲水好時節,亮馬河畔成為北京最熱鬧的地方之一。要問這條河有什麼魅力?每一位元北京人都會給出不同答案。歐洲風情的酒店和餐廳增加了它的洋氣,釣魚、划槳板的市民又為這裡接上了地氣,當坐上亮馬河風情水岸的遊船,才真正來到了「巴黎」。有人說,亮馬河的可貴,不在於洋氣或土氣,而在於優雅的同時又接地氣。



亮馬河曾是臭水溝



亮馬河原名「晾馬河」,有6百多年的歷史。一種說法是,明代永樂年間,因牧草豐盛,皇家在此設禦馬苑,每當需要用馬時,便先派養護馬匹的士兵在河中清洗、晾曬馬匹;另一種解釋是,明成祖朱棣某次征戰路過此處,曾下令歇馬清洗;也有說法是,舊時客商馬車隊,進京城前都要在此地洗塵刷馬。



無論如何,亮馬河都是一條「風塵僕僕」的河,以至於其在清末之後的幾十年當中都沒有疏浚過,河床淤積深厚、雜草叢生、河道變窄,成為一條臭水溝。每至汛期,因水量過大造成排水不暢、河水溢流,甚至給河道沿線村落帶來水患。



20世紀80年代,亮馬河經治理,曾短暫恢復過清澈。到了90年代,或許是繼承過去洗馬的傳統,亮馬河附近成了北京計程車司機的陣地。京城第一代計程車司機把車停到河邊,從河裡打上幾桶水,用河水洗車。據當地人回憶,彼時的亮馬河又變成了髒亂差的臭水溝。



「說是條河,但感覺像死水,一走近就聞到味道,路也不通,我們附近居民平時都繞著走,不往河邊去。頂多夏天的時候,有人去小河溝裡撈魚蟲。」住在河邊的老北京市民張燕福至今記得1995年亮馬河的樣子。



在此找尋第1001種生活方式



亮馬河真正迎來徹底改變,是在2019年。那年起,北京市政府在治水的同時,開始將「破碎、不完整、不成體系」的亮馬河打通,拆除兩岸圍擋,拓寬泊岸濕地,在河沿岸打造讓水面、綠地、建築物無縫銜接的景觀廊道。2023年夏天,亮馬河沿線的濱水慢行系統全線貫通,漫步者不會跟機動車發生任何交叉。



與此同時,這裡的商業形態也日漸豐富。大陸首家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和管理的五星級飯店——昆侖飯店;大陸第一家中外合資零售商企燕莎友誼商城;首家中外合資的五星級飯店——北京喜來登長城飯店等紛紛落戶亮馬河畔。近幾年,亮馬河又擁有了寶格麗酒店、啟皓藝術中心等新興打卡地標。




從臭水溝變身國際秀場 北京也有條「塞納河」



現在的亮馬河河邊,幾乎是一幅北京市民休閒「浮世繪」——遛狗、釣魚、跑步、騎行、露營、小憩……有人自帶槳板和充氣皮划艇下河玩水,有人打開後備箱支起桌板煮一杯咖啡,有人和三五好友組成小型樂隊,有人只是躺在長椅上發呆。如果在北京有1000種生活方式,那麼在亮馬河,總是可以找到第1001種。



這樣一條下班就能抵達,隨時都能開張的河,讓民眾在北京體驗到了「歐式鬆弛」。亮馬河就像一個巨大的容器,可以容納各式各樣的存在。無論誰以何種方式來到這裡,都能找到自身的歸屬感。



從北京的「塞納河」到世界的亮馬河



遊船通航,是亮馬河「華麗變身」的最後一步。2023年,亮馬河遊船航線拓展至6公里。每至傍晚,華燈初上,從沿岸碼頭上船,乘船遊覽二十四橋十八景,感受晚風拂面而來,將浮光掠影拋卻身後。正如船上的導覽詞所說:「暫別白日的現實世界,進入理想的造夢空間。」



乘坐亮馬河遊船,可以觀賞到沿線外國駐華使館第二、第三使館區的各式建築。遊船駛過岸邊的餐吧,那裡的餐桌上不僅有亮馬河自產的鯽魚、白鰱,也有葡萄牙的螃蟹,德國的鮭魚。在亮馬河,你可以找到全北京最地道的法餐、俄餐。



亮馬河變成了一條流動的國際舞台。2023年,這裡接連舉辦了拉美和加勒比音樂節、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藝術嘉年華、2023年首都市民音樂廳等38場中外文化藝術活動。除大劇場外,還沿河岸開設了幾個live show小舞台,不定期演出。來自墨西哥、哥倫比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俄羅斯等國的藝術家齊聚,共同獻上多彩藝術秀。




從臭水溝變身國際秀場 北京也有條「塞納河」



「去年秋天太熱鬧了!出門散個步都能碰上演出,家門口就能看世界各國的表演。」如今的張燕福,對自己家門口這條河的看法已和20年前大不同了。在河邊,人們席地而坐,音樂與流水開始對話,這一刻城市和自然不再衝突,而是共同成為生活的依託。



從一條不起眼的小河溝流淌到今天,亮馬河習慣了不同國家的面孔,也接納了河裡比魚還多的戲水人。它的東岸,寶格麗酒店的玻璃反射陽光,照著樹葉都綠得貴氣。它的西岸,穿短褲的伯伯在橋下壓腿,準備隨時一個猛子紮進河裡。無論是北京的「塞納河」,還是世界的亮馬河,這條河終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旅遊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