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危機下的數位金融突圍 劉憶如力倡台灣發展「台幣穩定幣」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21日舉辦「東方領袖講座」,邀請前財政部長、現任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圖右)發表專題演說,會後由周俊吉理事長頒贈紀念狀。圖片來源|記者林淑慧提供
全球金融體系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前財政部部長、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21日表示,在全球央行擴大資產負債表、美債風險疊加加密貨幣市場變革的背景下,穩定幣的崛起既是美國紓解債務壓力的戰略佈局,亦是全球貨幣秩序重塑的關鍵轉折點。她明確呼籲,台灣應把握此歷史機遇,加速發行「台幣穩定幣」,以期在國際貿易中取得避險優勢,並提升台灣貨幣在國際舞台上的能見度與角色。
全球金融秩序的挑戰:從海耶克到美債風暴
針對數字貨幣的哲學起源,劉憶如指出,其思想根源來自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Hayek)的著作《貨幣非國家化》,海耶克的「革命性思想」質問:憑什麼規定貨幣必須由中央銀行發行?
這項批判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被證實,當時美國聯準會(Fed)為應對危機採取了大規模量化寬鬆(QE)大量發鈔的QE行為(2008年和2020年疫情期間),正是比特幣(Bitcoin)誕生的核心驅動因素,旨在提供一種固定發行量(2,100萬枚)、不受央行人為干預的數位資產。
事實證明,在2013年歐債危機導致貨幣不穩時,比特幣價格甚至一年內大漲了91倍,反映了市場對全球貨幣體系缺乏信心。
然而,當前更大的系統性風險來自美國自身的債務問題。劉憶如強調,美國國債總額已攀升至38兆美元,且在持續的高利率環境下,利息支出壓力劇增,佔總支出比例已高達14%,導致其債務永續性受到全球市場的嚴重質疑。
儘管目前沒有任何單一貨幣能全面取代美元,但劉憶如表示,國際新金融秩序已悄悄成形,未來數年將是全球貨幣體系重組的關鍵時刻。圖片來源|北威提供
潛在的市場矛盾與全球「貨幣大戰」的挑戰
針對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預測到2028年美元穩定幣市值將從2,500億美元暴增至2兆美元的報告,劉憶如提出了嚴重的市場矛盾警示,這對金融專業人士而言是必須關注的關鍵風險:
1. 短期美債的稀缺性與流通性危機: 2兆美元市值穩定幣若以八成儲備美債,需要1.6兆美元的短期美債背書。但根據財政細節分析,美國財政部發行的三個月以下短期債券實際可能不超過2兆。若穩定幣發行商佔據了幾乎全部短期美債,這些資產將被「鎖定」作為保證金,從而大幅降低美債在公開市場的流動性,這是「非常大的矛盾點」。
2. 贖回潮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一旦全球對美元或美債信心崩潰,導致持有者大規模贖回美元穩定幣,發行公司將被迫大量拋售美債,進而導致美債價格大跌,並推升美元利率大幅飆升。
劉憶如總結,美國利用穩定幣紓困美債的算盤「打得太理想了」。因為數位化技術並非美國獨有,全球已警覺到美元壟斷地位受到挑戰。從今年7月至今,各國已如火如荼地推出穩定幣:香港計畫發行港元、美元和人民幣穩定幣;日本將由三大銀行推出日元穩定幣;英國和韓國也採取積極行動。劉憶如預期,明年初當各種穩定幣陸續推出時,「這個世界就開始進入貨幣大戰」。
台灣的戰略機遇:台幣穩定幣的雙重優勢
面對全球支付體系的巨變,台灣政府已宣佈將由台灣銀行發行台幣穩定幣。劉憶如強調,發行台幣穩定幣對於以出口貿易為主的台灣上市櫃企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1.消除匯率避險風險: 由於台幣不是國際貨幣,傳統上台商的應收/應付帳款(Accounts Receivable/Payable)常以美元簽訂。這使得台商面臨美元升貶值的匯率風險。但有了台幣穩定幣後,台商可以約定以台幣結算貨款,對方可在線上購買台幣穩定幣支付。如此一來,台商就能避掉匯率的風險,風險轉由對方承擔。
2.提升台幣國際能見度: 穩定幣打破了傳統貨幣藩籬,讓原本在國際貨幣舞台上沒有角色的台幣,透過網路流通性取得一席之地,為台灣的跨境支付和貿易活動帶來極大的便捷。數位支付的效率極高,國際匯款可從傳統銀行的1至2天,縮短至一分鐘內完成。
劉憶如最後總結,在「加密貨幣挑戰 x 美債風暴 x 穩定幣契機」交織而成的複雜局面下,這個市場已不能忽視了。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貨幣大戰,台灣企業領袖必須積極擁抱金融創新,並善用台幣穩定幣作為戰略避險工具,方能在國際金融新版圖中搶佔先機。
撰稿:林淑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XINMEDI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XINMEDI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XINMEDIA
最新旅遊新聞
-
-
深耕完整永續觀光產業鏈 縣府攜手30家在地業者推動臺東永續慢旅
(2 小時前) -
大陸空乘「毛衣」制服引熱議:實用比美觀更重要?
(2 小時前) -
「日本旅行」再訪嘉市 走讀KANO歷史深化台日棒球交流
(3 小時前) -
竹藝串聯永續旅遊「跟著竹跡去旅行」登場 感受「以竹為媒、永續共好」成果
(3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