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燻」陶在地風味 縱谷原遊會品牌夥伴輔導成果亮眼!

嗡嗡私廚帶頭開啟「日日拾光」新旅程!
【記者 劉瑞娜/花蓮 報導】為輔導花東縱谷內具潛力之部落,交通部觀光署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下稱縱管處)自107年開始,創立轄內部落旅遊品牌-「縱谷原遊會」,並積極地推廣花東縱谷部落旅遊,旗下子品牌包括「餐桌上的部落旅行」品牌日、節慶式活動「部落食樂園」,以及近期開發的「縱谷選物」線上平台、「日日拾光」遊程。111年起亦透過「花東縱谷部落旅遊推廣計畫-縱谷原遊會品牌夥伴招募」,加入了不少深具潛力之部落旅遊業者,113年透過三階段公開甄選,從16組部落品牌中精選三組代表—來自花蓮縣秀林鄉的大竹子走部落、花蓮縣卓溪鄉的嗡嗡私廚以及臺東縣池上鄉的芭洋Amis美饌館;三組團隊在專業輔導下全面升級,持續為縱谷部落旅遊注入新能量。

▲大竹子走部落,體驗遊程優化形象照。
縱管處所執行的「113年花東縱谷部落旅遊推廣計畫」協助「嗡嗡私廚」進行用餐場域的優化及改造,也為區域串聯創新遊程-「日日拾光」子品牌打造基底。協助輔導內容包含燻烤室、爐灶、工作吧台及用餐區域佈置,不僅是餐食場域的設計與建置,同時也是融合部落傳統文化與餐食體驗創新之成果,使其成為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裡的嶄新亮點。這次的場域優化,設計理念回歸到部落日常初心—生活與飲食,使整體環境不只是料理的起點,更是嗡嗡說部落故事的最佳舞台,火煙繚繞中,滿是布農獵人的技藝與風味,現場料理秀將布農族文化精髓呈現在眾人眼前,讓每一道料理不僅吃進口中,更要走入心底。

▲芭洋Amis美饌館-場域優化輔導成果。
縱管處許宗民處長表示,在空間設計上,設計團隊將整體場域高度重新拉平,讓線條顯得更加簡潔俐落,視線得以穿透、流動,就像是布農族人的坦率與直接,也讓光影能自然地灑落在每一處,硬體的改造核心則為全新的燻烤室、爐灶與工作吧台,讓烹飪環境更加完善,產出更美味的佳餚,另用餐區域則聚焦在狩獵元素與小米、玉米等布農族常見穀物,如布農族傳統編織文化般打造精緻餐食空間,包含木質桌椅、竹牆上張掛的獸皮,映著溫暖燈光的藤編燈籠,處處流露著來自布農族的呼喚,讓遊客從坐下來的那刻起,彷彿就與山林、祖靈以及過去的記憶產生連結。

▲嗡嗡私廚場域優化輔導成果-燻烤室、爐灶與工作吧台。
改造後的全新用餐場域,亦於114年4月11日至13日「縱谷原遊會」全新區域串聯創新遊程-「日日拾光」中正式啟用,廣邀網紅、部落客與潛力部落夥伴組成「拾光踩線團」,以「部落日常生活」為核心,帶領旅人們在3天2夜裡,融入部落與族人們一起生活,「嗡嗡私廚」的改造成果也在「日日拾光」中展現第一道風景。遊程領路人由嗡嗡本人擔綱,並透過料理教室讓旅人認識布農飲食文化—從部落狩獵、肉食傳統,到與族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特色食材「布農豆豆」,烹煮料理也分享著部落的故事,不只味蕾品嘗食物的美味,心靈上也在分享過程中理解到嗡嗡所說的:「這塊土地,有他獨特的味道。」。

▲在「Me Time」時光裡,練習與自己對話。
這次「日日拾光」遊程活動也串聯了玉里、瑞穗地區的四個縱谷原遊會部落品牌夥伴—嗡嗡私廚、達娜文化分享空間、花子好食及舞賽檸檬,除了前面提到擔任遊程領路人的嗡嗡私廚,也結合達娜文化分享空間的電輔車,期望透過綠色旅遊方式連結「日日拾光」遊程中各項行程,第二日晚間也邀請各夥伴一同分享自身團隊特色及特色餐食、調飲,包含嗡嗡私廚的布農族辦桌拿手菜餚、達娜文化分享空間自家釀製的小米露、花子好食的山胡椒柑橘手工果醬米布丁以及舞賽檸檬的檸檬汁,攜手打造一場從味覺、手作到生活節奏都緊密交織的部落特色旅程,讓旅行不再只是欣賞風景,而是參與在地故事的開端。遊程中更保留了「Me Time」—讓旅人自己決定旅途的節奏。不只是一段留白時刻,更是讓融入部落的好機會,當和族人們一起生活時,會發現看似瑣碎的日常點滴裡,處處蘊藏著深厚的情感與故事,在「Me Time」時光裡,也期待與遊客建立與部落或區域的連結,從不同角度感受這片土地的溫度,在記憶裡留下不一樣的痕跡。(照片記者劉瑞娜翻攝)
最新旅遊新聞
-
高雄—馬祖直飛航線6/6啟動 一次盡覽戰地風光、港都魅力
(38 分鐘前) -
年營業額突破千萬──「晶華冠軍牛肉麵」 快閃香港麗晶酒店!
(41 分鐘前) -
哥吉拉粉絲必遊 日本淡路島──2025秋季淡路哥斯拉節
(1 小時前) -
直飛藍眼淚秘境!高雄–馬祖航線今啟動 助攻兩地觀光熱潮
(2 小時前) -
Super Junior成員利特、銀赫搶先朝聖 首爾必比登燒肉名店5月中在台開幕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