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5-09-26 | 台灣好報

「2025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品味部落收藏風土美饌

「2025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品味部落收藏風土美饌

【記者 劉瑞娜/花蓮 報導】「餐桌上的部落旅行」今年邁入第8年,以「保存」為核心主題,交通部觀光署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邀請遊客走進部落,透過「醃、燻、曬、釀」等傳統技藝,體驗原鄉的飲食智慧與文化記憶。從一道道料理到親手實作,參與者不僅能品味部落風土美饌,也成為傳承保存文化的一份子。

縱管處許宗民處長表示,每年度「縱谷原遊會」系列活動都會有一個新的命題,從2018年「用一桌餐食,說一個故事」、2019年「傳統歌謠佐餐桌」、2020年「珍藏時光記憶的老味道」、2022「部落佳釀」、2023「神話傳說」、2024「療癒」,一直到今年的「保存」等主題,都讓參與的遊客回味無窮,也因應不同主題的激盪,讓響應的部落夥伴們,在爬梳自身文化脈絡中不斷深化,年年都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2025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品味部落收藏風土美饌

今年的「縱谷原遊會—餐桌上的部落旅行」活動共有5個部落5個場次,每場次的活動主題都圍繞著傳統各部落對食物保存的方式,諸如醃、燻、曬、釀等手法,帶出各部落的生活文化故事及飲食記憶,除了是延續文化與前人記憶/技藝的重要傳承外,也期望透過餐桌活動,運用現代的料理方式再次以創新方式呈現。不僅讓參與的遊客,有機會品味到部落文化的風土美味外,也有機會在部落體驗保存食物的多元手法,習得這項親自參與保存食物的生活技藝,回去分享給親朋好友,讓記憶再延續。

從食物保存,感受部落生活智慧與美味的創新傳承
位於花蓮的太魯閣族「支亞干部落」,從過去族人上山打獵將豬肉煙燻保存的生活記憶出發,推出「月光下耕吧樹洞餐桌」。族人們上山打獵時,會透過煙燻延長肉質保存,並存放在三石灶下,分享給其他族人,這當中蘊含互助的精神。部落晚宴將體驗到創新可愛的豬內臟湯及燻豬肉,品嚐用天然食材製作出的美味彩虹沾醬,遊客也能親自製作燻肉,作為遊程最佳紀念。
「2025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品味部落收藏風土美饌

織羅部落的「月光下稻田腳印餐桌」,以「曬」為保存重點,認識部落過去保留種子的智慧與技術。其中lala湯品(一種樹豆與花生的湯),象徵部落的互助互信情誼與對客人的祝福,這個飲食習慣也成為織羅餐桌體驗的重點。遊客可以體驗豆豆米彩繪,也將在餐桌上品嚐織羅阿美族人的lala湯品與豐盛多元的野菜美饌。

臺東永康部落的「月光下獵人野食餐桌」,則以「醃」為核心,聽部落族人笑談醃芥菜的美好童年回憶,也跟著族人走訪山林獵徑,一路聆聽布農獵人的故事與充滿智慧的山林技能,將獵物煙燻以減輕重量、延長保存並與家人分享等故事。遊客可以一起動手製作醃芥菜、品嚐美味的芥菜料理與煙燻野味,把在永康的體驗醃入美好的旅程記憶中。

同為布農族的「崁頂部落」,亦以「醃」為主題,帶來「月光下小米鞦韆餐桌」,運用獨特的小米糠漬醃各式部落蔬菜,讓遊客認識以小米為生活文化核心的布農族文化,同時認知到過去被視為廢棄物的「小米糠」,透過部落創新的小米糠漬的方式,重新賦予小米更多新的功用,這不只是小米的保存,更是部落文化在現代的延續。
「2025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品味部落收藏風土美饌

以「釀」為主題的「大埔部落」,在阿美族人釀酒的傳統記憶上延伸。酒釀完成後,酒糟成為甜米釀,再加入鹽巴後成為風味獨具的「鹽麴」,成為新的飲食創意與保存方式。部落推出的「月光下穀倉豐收餐桌」,不僅能親自嘗試製作鹽麴,還能品嚐到風味獨具的鹽麴料理,從料理中感受族人芭洋,返回池上創業的點滴歷程。

許宗民處長說,今年精彩的「餐桌上的部落旅行」活動將於即日起正式上線開賣,第一個場次將由10/25永康部落的「月光下獵人野食餐桌」揭開序幕,壓軸場次則是11/22織羅部落的「月光下稻田腳印餐桌」。此外,為呼應今年「保存」主題,特別與「仁舟淨塑」合作推出特色品牌日紀念品-「蜂蠟保鮮布」,上面印有小米、紅糯米、玉米、醃漬罐、小米釀、香蕉飯等特色部落食物圖案,既可作為食物覆蓋保鮮、又可用以摺疊收納打包食物。另外,今年活動除了一般票券外,亦販售雙人入席優惠票券,活動也將與旅宿業者共同推出住宿套票,想了解更多活動資訊的遊客,請持續追蹤活動官網及粉絲專頁獲得最新資訊。(照片:記者劉瑞娜翻攝)

活動官網: http://jacreative.com.tw/hdt/

活動粉專: https://reurl.cc/pyxjzQ

LINE官方:https://lin.ee/DIGKc7X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旅遊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