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4-02-22 | 旅奇傳媒

【賴瑟珍看台灣】始終不忘初心的企業家 台明將董事長肇睢將讓利、合作、公益奉為人生圭臬

【賴瑟珍看台灣】始終不忘初心的企業家 台明將董事長肇睢將讓利、合作、公益奉為人生圭臬

【旅奇傳媒/記者-王政】台灣旅遊交流協會執行委員會召集人賴瑟珍指出:「任誰也想不到,人稱『古錐伯』的林肇睢,竟然與台灣燈會有著深厚情緣,這段過程也是時任觀光局局長毛治國最津津樂道的事。1989年林肇睢以最年輕、學歷最高之姿接任鹿港天后宮總幹事後曾經擲筊,解讀出天后宮接下來會興旺一甲子,當時大家都猜不透會反應在什麼事情上。某日林肇睢看到觀光局要辦理台灣燈會,並舉辦民俗表演,靈光一閃立即北上求見毛治國,提出過去曾在台灣光復時完整演出、傳承300年的『鹿港天后宮24個陣頭』計劃,打動了毛治國。也因為這個因緣,天后宮媽祖北巡台北,安置在杭州南路的媽祖壇短短5天4夜居然募到500萬元香油錢。

疫情期間,當台灣開始組織口罩國家隊時,林肇睢早在1984年就帶領同業以『聯盟模式』,『資源整合、專業分工、利潤共享』進軍國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耗時6年集結130多家玻璃業者,以7萬片玻璃突破施工困難所打造的玻璃媽祖廟;而2016年尼伯特風災時,爰當時擔任行政院院長毛治國請託,他號召台灣西部玻璃團隊,透過專業分工,進行25所中小學門窗玻璃修繕,高效率的行動讓孩童教育不受影響。

我想用『天選之人』來形容林肇睢,他在大學時期即熱心公益,到偏鄉參加山地服務隊,接班家族企業後,仍不忘送80隻羊到部落,希望能改善當地生活條件。他與燈會結緣,更不忘在日後回饋燈會,不僅草根性十足,經營企業也創意十足,更重要的是他擁抱初心,將公益及企業社會責任放在心中,勇於築夢,許下讓台灣美、台灣好的人生目標,勇往直前。」

【賴瑟珍看台灣】始終不忘初心的企業家 台明將董事長肇睢將讓利、合作、公益奉為人生圭臬
▲(左起)台明將副總經理林肇騫、台灣旅遊交流協會執行委員會召集人賴瑟珍、台明將董事長林肇睢。 記者-王政/攝

看見古錐伯的人生哲學

突破:帶領家族企業邁向機械化

合作:攜手各大協力廠打國際賽

回饋:大我精神深入各地用心做公益

提起彰化縣,除了是舉世聞名的農業大縣,更是知名的二級加工製造業基地,經過數十年、數代的經營,造就了無數隱形冠軍企業雄踞於此,如全台最大的玻璃加工廠-台明將,便是隱身於彰化的代表產業。即使經歷了3代傳承,又曾面臨國際公司抽單、整個產業西移,它依舊深耕於台灣,只為了將最完整的玻璃加工技術留在台灣,甚至從製造跨足到文創、觀光領域,打造出令人瞠目結舌的玻璃藝術基地。

作為這個隱形冠軍的掌門人,在採訪時始終保持溫暖笑容的台明將董事長林肇睢,總以極為輕鬆的語氣分享人生歷程,從台灣玻璃產業過去的興旺、獲得國際大量訂單的黃金世代,到產業西移一落千丈後,又化危機為轉機的故事,雖然充滿酸甜苦辣,卻總能以極為幽默的方式闡述,不難看出樂觀的基因是他面對種種困難的最佳解方。

不畏家族反對 大膽導入機械化

時間回到1943年,由於林肇睢的奶奶31歲便守寡,為了養活4個小孩,只能跟著親戚學習製鏡技術,甚至因為買不起日本進口的玻璃片,只能去戰亂炸毀的建築檢玻璃碎片製作成皮包用鏡,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於該年在鹿港成立「信利行」,便是台明將的前身。

隨著林肇睢父親林將泉接手後,已掌握了取得原料的渠道,進而將服務範疇擴大到桌面玻璃、門窗玻璃、化妝鏡與穿衣鏡等,由於規模不大、員工不多,1973~1976仍在彰化就讀高中的林肇睢,每到放假時自然成為最佳的勞動力,甚至得跟著貨車幫忙送貨。

從輔仁大學體育系畢業,到1982年退伍後,林肇睢正式加入家族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此時年輕的熱情與長輩的固有思維迎來第一次碰撞。

在父親眼中人力可及之處,便無須額外添購設備,但年輕人深知提升產能、穩定品質,便需要勇於投資,為此林肇睢決定採購日本二手的磨邊機、強化爐,由於價格低廉加上日式機械的高妥善率,讓父母無法反駁。

機械化的加入,使得公司成功達到快速生產的同時又兼顧品質,加上伴隨而來的高利潤,終於成功獲得父母的肯定,並為未來接下國際大單奠定基礎。

樂於分享利潤 成功建構玻璃產業聚落

【賴瑟珍看台灣】始終不忘初心的企業家 台明將董事長肇睢將讓利、合作、公益奉為人生圭臬
▲(左起)台明將董事長林肇睢、台灣旅遊交流協會執行委員會召集人賴瑟珍。 記者-王政/攝

隨著營運步上軌道,公司於1984年更名為台明將,然而要做大做強還是安於現狀,便成為這家企業的下一個關鍵,因為父執輩的單打獨鬥策略,都只能讓公司的規模與營運都維持在現況無法提升。為此,執拗的林肇睢選擇再度與家族走向對立面,每當訂單增加時,他選擇發包給其他小型玻璃加工廠,透過多次的合作下建立彼此信任,再加上他的不懈努力與循循善誘,最後開啟了「聯盟模式」的新格局。

林肇睢指出,所謂的聯盟模式,是台明將作為母雞來調控訂單,並依照產量、專業能力分配給適合的協力廠,依據研磨、鑽孔、強化等不同面向交給擅長的業者(小雞)。母雞專精於接單、協調與調度,小雞則努力生產,加上原料釋放、無償提供倉儲等模式,都讓小雞與母雞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為了避免小雞無法消化,林肇睢特別將台明將的排單量控管在8成,保留2成的彈性來因應種種情況。

在這樣的聯盟合作下,台灣玻璃聚落開始成形,透過資源整合、專業分工、利潤共享,風險也分攤,達到「大單不怕趕、小單不怕煩」,好評不斷也讓 IKEA 主動向台明將遞出橄欖枝,1997年提供200萬美金的訂單,由於質量俱佳的成績,讓 IKEA 不斷放量給台灣,全盛時期的2007年,達到1年7,000多萬美金的訂單量,巨大的單量甚至讓台明將與協力廠商過年僅除夕休息,初一再度全面重返工廠施工。

【賴瑟珍看台灣】始終不忘初心的企業家 台明將董事長肇睢將讓利、合作、公益奉為人生圭臬
▲玻璃媽祖廟光彩奪目。 記者-王政/攝

將聯盟效益擴大 公益、文創皆如臂使指

然而盛極必衰是千古不變的定律,當2007年達到訂單的高峰後,隨著兩岸交流開始熱絡,許多企業紛紛西進,甚至 IKEA 為求成本降低也將訂單轉到中國大陸。面臨這樣斷崖式的劇變,林肇睢並未灰心,除了積極參展、接單,早於2006年他便斥資數千萬元建構台灣玻璃館,將這個玻璃為主題的場域,打造成本土玻璃藝術家作品的展銷平台,甚至集結了70多家台灣玻璃廠商產品,只為了讓國際買家千里迢迢來時,能一站就找到喜歡的商品。

而聯盟的協力代表作,便是玻璃館一旁、於2012年開幕的玻璃媽祖廟,這個宮廟以筏式水泥基座結合鋼骨作主結構,運用高科技隔熱安全玻璃作屋面及外牆材質,加上木雕、石雕精品,融合彩繪窯燒、熱塑、堆疊玻璃執行內裝修飾,可說是多元文化及藝術創作匯聚。

由於廟內無論是屋頂、屏風,乃至於香爐都採用玻璃建構,不僅施工難度極大,更需要不同玻璃製造技術,但對於合作許久的聯盟來說知難行易,憑藉著充滿默契的分工,成功將這個全球玻璃媽祖廟建置完畢。

2016年伯尼特颱風的災後重建,聯盟同樣投入其中,由於台東縣受到嚴重侵襲,甚至數十所中小學的門窗玻璃都需要修補,在人力難尋、採購程序又緩不濟急的情況下,林肇睢與聯盟站了出來,豪氣認養25所台中國中小的門窗修補工程,期間所需的材料、公司、人員交通、食宿都自行籌措。由於每間教室損壞的門窗玻璃不盡相同,林肇睢再度號召聯盟成員,透過分工合作的方式,透過台東丈量、資訊傳回中台灣工廠後,依照不同需求安排不同協力廠商分別施工,終於在短短1個月內便完工,讓小朋友能順利上課。

【賴瑟珍看台灣】始終不忘初心的企業家 台明將董事長肇睢將讓利、合作、公益奉為人生圭臬
▲2016年伯尼特颱風的災後重建,台明將董事長林肇睢攜手各界及長期合作夥伴,認養25所國中小的門窗修補工程,材料、公司、人員交通、食宿都自行籌措,展現出對於公益回饋的用心。 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將公益視為終身己任 將大我信念落實到各地

時至今日,走過了80年的台明將已經成為彰化3個廠、數百位員工、年營業額數十億的中型企業,更是台灣最大玻璃加工廠。而林肇睢除了持續帶領著聯盟夥伴們接單、分工合作外,他一部分的心力都投注在年輕就維持至今的良好習慣-回饋公益。

早於大學時期林肇睢便曾深入阿里山的偏鄉部落,只為了讓幾乎與世隔絕的原民部落能改變生活,甚至在畢業、接手家族企業後,仍不忘送80支羊到部落,希冀改善當地生活條件。「但短短幾個月部落就傳來噩耗,80隻羊都莫名病死」,林肇睢大笑指出,一直到3年前他再度重返部落,與當地的長老相認,才知道當時原民朋友們無法有效照顧羊群,因此最終選擇了最快的方式:「吃掉」。因此他再度於2021/4/9送了12頭牛到部落,只求此次能真正改變在地。而這,僅是他數十年來醉心於公益、環境保育等社會福利的一個小故事。

從引領家族踏上創新之路,到攜手原是競爭對手的協力廠商們組成聯盟打國際賽,再到打造出全球首個玻璃媽祖廟,以及至今仍不忘投身公益的初心,都能看見林肇睢在面對困難時總是樂觀面對,找出策略,且樂於分享,才能真正讓玻璃製造業的技術能有效保留,進而發揚光大。

【賴瑟珍看台灣】始終不忘初心的企業家 台明將董事長肇睢將讓利、合作、公益奉為人生圭臬
▲台灣豐韻圖,目標為超越清明上河圖為台灣之最,為一幅台灣史上最美的最細緻的工筆水墨畫。 記者-王政/攝

最新旅遊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