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4-01-25 | 中央社

公視主題之夜思辨體罰外教養 籲父母先處理情緒

論壇實境節目「公視主題之夜SHOW」最新一期藉由紀錄片「成為更好的家人」探討體罰議題,親職教育專家陳安儀坦言教養過程曾打小孩,呼籲父母應該先「處理情緒」。

韓國紀錄片「成為更好的家人」由知名演員李英愛擔任旁白,透過一位虐待孩子的單親媽媽,與畏懼母親的11歲男孩的故事,分別從家長與孩子的觀點,揭示偏激的教養方式對親子關係所造成的傷害,並試圖尋找原因。

公視今天透過製作單位分享,「零體罰」是世界教育的潮流,台灣法務部於2023年3月公告修正「民法」,擬刪除父母對子女的「懲戒權」,但此趨勢也讓許多父母在教養子女上產生許多疑惑。

不少來賓透露,他們曾因被父母體罰造成耳朵短暫耳鳴、身心性格被影響的狀態,甚至因長期面對母親暴力傾向行為,導致嚴重憂鬱症與睡眠障礙。

談到父母如何在暴怒中處理情緒,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吳麗芬提出自創的「十五秒急救法」。她表示在情緒快失控時,讓自己開始「嘴角上揚」並轉身離開,藉此給大腦時間理性思考,以避免衝動。

吳麗芬建議大眾在教育小孩時,思考協助他找到解決事情的方法,並從教育他面對著手,「處罰就取代他的責任,他責任已了,處罰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學會不要負責任。」

親職教育作家陳安儀坦言,兩個孩子還小時,她也曾採用體罰手段,但很多爸媽和她一樣,在打完小孩後很自責。她認為當下無法控制的原因可分為「情緒控制」和「不知如何管教」兩個層面。

陳安儀表示:「父母的情緒影響子女,子女的行為影響父母」,她從實驗學校學到的高效能教養辦法強調,「在事發當下先處理情緒,不處理行為」,孩子可以不需要處罰,所需要的是為自己犯的錯誤負責任。

心理專家鄧惠文也強調「父母照顧者需要很多的支持」,親子間相互感受、理解彼此情緒的重要性。

本集「公視主題之夜SHOW」將於26日晚上10時在公視頻道首播,並上架「公視+」影音平台。

最新娛樂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