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5° )
氣象
2025-02-13 | 周刊王

美國心理治療大師吐心聲 憂罹癌妻子先走一步

美國心理治療大師吐心聲 憂罹癌妻子先走一步
《公視主題之夜SHOW》播出德國紀錄片《歐文亞隆:凝視太陽》一窺美國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心理歷程。(圖/公視提供)

[周刊王CTWANT] 《公視主題之夜》將播出德國紀錄片《歐文亞隆:凝視太陽》(Irvin Yalom — Staring at the Sun)追溯美國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生命歷程,包括移民家庭的成長背景與長達80年的婚姻生活等,並深入揭露他作為心理治療師、作家、哲學愛好者與家庭成員等多重身份的面向,展現他如何透過獨特的敘事方式,協助人們意識到自身對死亡的恐懼,是如何成為人們焦慮的根源。

片中紀錄了歐文與罹癌的愛妻瑪莉蓮因面臨彼此可能來日不多,而共同撰寫《死亡與生命手記》的心境。書中寫道:「我妻子的病情意味著,非常有可能她將先我而去,但接著我的日子也很快就會到,奇怪的是我對自己的死並無恐懼,我的恐懼反倒是因為想到,少了瑪麗蓮之後我該如何活下去。」

歐文.亞隆以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聞名於世,特別關注人們對於死亡、孤獨、自由及生命意義,這些被其稱之為終極關懷(utimate concern)的四大議題。節目論壇以《直視死亡,能讓我們活得更好嗎?》為題,由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擔任主持,邀請政大哲學系教授李維倫和55位公民來賓參與,共同探討生死議題,藉此反思人生。

在當集論壇探討生死觀的對談中,吸引上百位觀眾想報名節目錄影,現場前來參與的公民來賓們透過問答交流大多表示,人生最大恐懼是「人生沒意義」、其次為「親人死去」與「死亡」,但多數公民也認為死亡是種「解脫」。

政大哲學系教授李維倫根據心理學研究提出,「人們對親人死亡的恐懼往往超過對自身死亡的恐懼」,這種失去至親的痛苦會讓人感到孤單,也難以理解和接受。他分享自己面臨母親離世的深刻體悟,將此視為母親留給他最後的學習禮物,也藉由分享這份經驗,讓更多人能體會生命間的交流。


美國心理治療大師吐心聲 憂罹癌妻子先走一步
《公視主題之夜SHOW》主題論壇由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右)主持,邀政大哲學系教授李維倫(左)參與討論。(圖/公視提供)

主持人鄧惠文也分享自身面對長輩死亡的恐懼經驗:「我十幾歲時會半夜起來去看阿嬤是否還在呼吸,那種焦慮非常強烈。」她指出,在臨床經驗中,孩童往往透過祖父母、寵物的離世,或是社會新聞開始認識死亡的概念,許多孩子即使父母健在,也會在某個階段開始害怕父母離世。

最後討論到如何面對死亡時,作為無神論者的公民來賓歐告主張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認為「死亡不該只是傷感,反而可能是一種解脫」。從小照顧過無數流浪動物的小花則有感而發,因童年時期頻繁經歷過寵物離世,「每次和家人朋友相遇都該當作是最後一次,帶著喜悅的心情好好相處。」

《公視主題之夜SHOW–歐文亞隆:凝視太陽》於2月14日晚間十點在公視頻道首播,週六(2/15)上午七點半重播,完整版節目內容已上架「公視+」影音平台。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娛樂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