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7° )
氣象
2025-10-17 | 威傳媒

《潮》回望生命起點 無垢舞蹈劇場以白鳥重生 揭開歌劇院十週年序章

【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台中國家歌劇院即將迎來10週年慶,今年秋冬「遇見巨人」系列再度邀請眾多藝術大師與表演天團回歸。副總監汪虹指出,無垢舞蹈劇場於2020年以舞蹈詩篇《花神祭》首次與臺中觀眾見面,2022年則帶來白鳥與鷹族兄弟之間淒美愛戀的《觀》。今年,白鳥回來了—牠自冰川中掙脫,啣著種子而歸。《潮》作為無垢「天、地、人」三部曲之後的回望篇,將於10月18、19日於大劇院登場,展開一場絕美的重逢。



《潮》回望生命起點 無垢舞蹈劇場以白鳥重生 揭開歌劇院十週年序章
《潮》彩排精采演出畫面。無垢的舞是緩慢的、內斂的,像移動的雕塑。林麗珍以此詮釋「緩行」之哲學,也呼應她長年以自然、土地為師的創作觀。(圖/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今(17)日上午,歌劇院舉行《潮》彩排記者會,現場演出20分鐘段落〈破〉。首席舞者吳明璟飾演白鳥,在鼓聲與白絹舞台之間展開掙扎與重生,最後撕裂般的吶喊震撼全場。歌手許景淳以祖靈吟唱與演奏家賀毅明、鼓手蕭盈共演擊鼓,情境動人,讓副總監汪虹上台主持時一度哽咽落淚。



藝術對談中,無垢藝術總監林麗珍語帶哽咽地說:「無垢30年了,像種田,也許該休耕的時候了。未來會如何,需要等待、傾聽,但這次不看,可能就沒有機會了。」她提到,一名好舞者要30年才能成形,吳明璟正是其中的典範;而一個好舞作,則需50年的淬鍊。完成《觀》後,她曾覺得已精疲力盡,直到夢見白鳥啣著種子回來,那份無限悲痛促成了《潮》的誕生。



《潮》回望生命起點 無垢舞蹈劇場以白鳥重生 揭開歌劇院十週年序章
彩排後畫面。林麗珍提到舞台上最珍貴的是情感,無論舞者、燈光、舞監、音控,很多人都跟了無垢30年,只要一有演出就無論如何會來參加。(圖/陳惠玲攝影)


她說「舞台上最珍貴的是情感,從舞者、燈光設計、舞控到音控,許多人陪伴無垢30年,只要有演出,無論如何都會回來。感謝觀眾與劇院的支持,因為彼此用心,才能交會。」



林麗珍的創作深植生活與自然。她回憶,故鄉基隆潮濕的氣候啟發了她的首部舞展《不要忘記你的雨傘》,作品中蘊含港口老鷹的盤旋與四時採集的稻穗、豆莢與果核。基隆中元祭的水燈儀式,也成為創團作《醮》的靈感來源。



《潮》回望生命起點 無垢舞蹈劇場以白鳥重生 揭開歌劇院十週年序章
彩排後畫面。林麗珍表達了與所有工作夥伴和觀眾之間共同用心、相互成就的深厚連結。(圖/陳惠玲攝影)


《觀》講述鷹族兄弟Yaki與Samo為守護生命之河而起衝突,為白鳥流血成河,最終白鳥的魂魄冰封河底。這場悲劇象徵當慾望凌駕自然時,生命必須付出代價。相隔七年,林麗珍以《潮》為續篇,讓白鳥破冰歸來。吳明璟在〈破〉中隨鼓聲旋轉上千次,長髮如鞭揮舞,最後以一聲淒厲嘶吼破冰而出。



「讓白鳥與Samo再見最後一面,再分開,他們才能真正放下。最摯愛卻不留住,這是最高的情操。」林麗珍說,《潮》中的〈遙想〉描寫情慾的初萌,以飄落的芒花花絮引導身體的柔軟;從〈無形〉、〈芒花〉到〈引火〉,都在探討人如何在生死與慾望之間穿梭。



林麗珍說:「無垢的舞在緩行中建立,每個動作都能獨立切割,像移動的雕塑。當緩到一個程度,心靈的空間會慢慢釋放,看萬物皆靜止,如星辰一樣,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三十年來,僅發表4部作品,無垢始終保持純淨,只為把舞跳好,一如當初創作《醮》時,誠懇地與山、海、萬物、人分享,邀請觀眾走進劇場。



《潮》回望生命起點 無垢舞蹈劇場以白鳥重生 揭開歌劇院十週年序章
尾聲時,林麗珍深情表示,從事藝術創作必須「將所愛之事視如己出」,唯有如此才能追求極致的呈現。(圖/陳惠玲攝影)


在記者會中,陳啟順、蔡必珠、林麗珍與許景淳四位藝術家展開藝術對談,分享無垢舞蹈劇場的創作哲學與多年合作之間的深厚情誼。



許景淳表示,她的吟唱沒有譜,每次都是由感覺自然流動。「無垢是奇蹟般的存在,如同故宮的國寶,是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希望大家一定要呵護它。」



《潮》回望生命起點 無垢舞蹈劇場以白鳥重生 揭開歌劇院十週年序章
大合影。(圖/陳惠玲攝影)


林麗珍坦言,《潮》的誕生並非因表演計畫,而是被「感覺」驅使。「所有的物件與創作的到來,像是命中註定,長時間累積後自然成形。」即使身心疲憊,她仍無法忽視那個夢—白鳥回來了。這份悲慟與召喚讓她繼續創作。她強調,每一場演出都是眾人共同的心血結晶。《天地人三部曲》反映她對土地與自然的悲憫,也展現她對社會現況的深刻感受。
「走到今年,我覺得該休耕了。」林麗珍說,將傾聽內在的聲音與夥伴的建議,靜待未來的方向。



無垢的舞蹈總是介於祭典與劇場之間,被稱為「神聖劇場」。舞者在緩行中沉思,舞台以吟唱與水墨留白,編織生命的詩歌。自1995年創團以來,林麗珍僅發表4部作品,以「十年磨一劍」的極致雕琢著稱。2002年,歐洲公共廣播電視台(ARTE)將她列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8位編舞家之一。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 歌劇院2023秋冬「遇見巨人」系列節目開箱

  • 臺中國家歌劇院10週年起跑茶會 邱瑗分享營運成果及展望

  • 「2024 NTT遇見巨人」國內外11檔精彩節目 即將重磅登場
  •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娛樂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