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4-06-28 | 中央社

施振榮:淨零碳排交通工具是趨勢 掌握矽島生態鏈機會

國研院科政中心執行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今天舉行2024年第1梯次決選暨頒獎典禮,計畫榮譽教務長施振榮表示,創業就是滾雪球,並找到正確的時機;他指出淨零碳排交通工具是未來趨勢,台灣應該掌握矽島生態鏈的機會。

國科會指導、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院科政中心)執行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今天舉行2024年第1梯次決選暨頒獎典禮,施振榮親自出席。

施振榮致詞時指出,創業就是滾雪球,最重要的不是技術、團隊和資金,而是掌握正確的時機(timing)。

施振榮透露,目前正在進行2個計畫,分別是電動物流車和淨零碳排的船,2個計畫都醞釀10年以上,最近因為時機到了,在淨零碳排的大趨勢下,加上新的典範轉移,希望台灣以高科技島和創新島為基礎,走向國際。

施振榮強調,淨零碳排交通工具是未來趨勢,台灣應該掌握矽島生態鏈的機會。

自2013年以來,國研院科政中心推動「創新創業激勵計畫」超過10年,致力發掘與培育具有競爭力的新創團隊與青年人才。

2024年第1梯次決選暨頒獎典禮,由「台大水質智慧檢測團隊」、「不璃不棄」、「針疝美」3組團隊獲「創業傑出獎」,並獲得企業贊助新台幣100萬元創業基金。

國研院指出,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是學研技術擴散的重要平台,透過為期6個月的培訓機制,協助學研團隊擴展創新技術影響力。

國研院科政中心主任林博文表示,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已培育超過908組新創團隊,成立545家公司,並帶動民間投入超過98億元的創業資金,實為早期學研新創與民間產業的最佳橋梁。

國研院補充,此計畫深耕各領域專業師資,並協助鏈結科學園區及國內外業師,在培訓期間為學研新創提供早期商業化最重要的3大基礎定位,分別是專利布局、財務評估和獲利模式精準化等輔導。

國科會期許,學研新創團隊從創業初始,便以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面對數位化轉型的浪潮,善用前瞻科技及跨域資源,解決全球性問題,推動台灣永續成長。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