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17° / 17° )
氣象
2025-02-02 | 中央社

TBMC結盟美國韌力 培訓種子部隊享3年「保固期」

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BMC)去年初與美國韌力簽署技術移轉與投資合約,TBMC派遣39名員工擔任種子部隊,前往韌力5大工廠受訓,TBMC執行長張幼翔表示,現已完成第一階段、80%技轉,後續待TBMC竹北GMP工廠啟動試投產,韌力將派員驗證技術支援。

2024年初,TBMC與韌力策略聯盟,韌力以技術作價取得TBMC約35%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隨後雙方展開技術移轉工作,首階段為TBMC派遣員工赴韌力工廠,展開為期6週至5個月培訓,學習如何將實驗室產量,放大數倍到工廠等級。

張幼翔接受專訪表示,台灣生技人才在學術理論、實驗室研究,都能展現一定水準,不過較缺乏量產經驗,這也是為何TBMC需要派人赴國外學習量產技術。

他笑說,「我們39名同事,每個出發前,都要經過我用英文考驗外語能力,沒通過不能出門,」最後有2名同事延遲半年,通過測試後才出發。

39名種子部隊赴韌力5大工廠受訓,包括加拿大核酸藥物工廠、費城細胞療法工廠、俄亥俄州後端產品工廠、佛羅里達生物製藥廠、波士頓則為製程開發實驗室。

擔任種子部隊之一的TBMC基因治療處處長楊靜仁分享受訓心得,他表示,台灣缺乏生產基因病毒載體的能力,所以他赴美受訓的任務,就是要學習生產製造,將韌力技術與經驗「原汁原味」搬回台灣,「韌力幾乎是手把手教學,我們花了3個月時間學習」。

楊靜仁回憶,受訓過程十分嚴格,韌力工作人員會先示範操作,「我們必須做到相同流程與結果」,回台再做一次實驗,如果在美國做出來是10分,回台後也要做出10分的水準。

張幼翔補充說明,受訓員工在台灣須再次做實驗,要求產出相同品質與數量,這是TBMC驗證技轉是否成功的重要環節。

換言之,被賦予重責大任的種子部隊,必須花最短時間,在台灣建立技術平台。

除了扎實技術培訓之外,過去6個月以來,TBMC與韌力移轉超過1900個文件,內容包含技術、公司營運與管理等。

「以前我們得花5到10年跌了多少跤、犯多少錯才能學到經驗,現在就是一個技轉,就把它(技術)全部拿過來了,這是我在職場30多年來,從沒看過這樣好的事」,張幼翔說。

目前TBMC首座GMP工廠正如火如荼興建中,表定第一期工程今年底完工、第二期則落到2026年。

張幼翔表示,為了因應TBMC蓋廠房及接單,目前與韌力進入合作第二階段。依照契約,未來3年,韌力將繼續支持TBMC運營,提供相關支持、支援和諮詢,「他們之前是把技術交給我們,但因為還要運用他們技術和經驗,所以韌力將派員來台,協助我們GMP工廠驗證方面的指導」。

他笑著說,「我們稱第二階段為保固期」。

張幼翔進一步提到,台灣生技業雖然有優秀研發技術,但卻面臨產品開發競爭力不足,與美國韌力合作,學的就是國際廠商實戰經驗,加上台灣在資本投入、人事費用的利基點,他相信TBMC製藥代工獲利機會,將比美國來得高。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