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4° / 12° )
氣象
2025-02-04 | 中央社

經濟走緩 中國多地基建工程難以為繼

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了經濟,一直依賴房地產收入的地方政府財政困難達到極限,許多基建工程被迫擱置。

日經中文網稍早前報導,在中國南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從市區公園內的觀景台放眼望去,在穿過市中心的主幹道上,鐵路橋橋墩在幾公里內等距離排列,但作為關鍵部分的鐵軌卻不見蹤影。

附近民眾抱怨,鐵路橋工程擱置多年,毫無用處,都成「古蹟」了。

這條全長45公里、穿過市中心的鐵路於2016年開始建設,原計劃今年營運,總工程費預計人民幣126億元(約新台幣578億元),但因柳州市預算不足,工程於2021年停止,只留下橋墩和車站。

與廣西相鄰的貴州省也有因為財政困難而陷入停滯的公共項目。在省會貴陽市,一條本應於2021年竣工的主幹道至今只修建了一半,路面瀝青多處剝落、雜草叢生、水坑隨處可見。

貴陽市最初計劃建設一條將市中心和新的開發區相連、全長12公里的環城高速,建設費用預計52億元,但由於材料價格上漲,成本不斷膨脹,工期也被延遲,房地產泡沫隨之破裂;而與稅收相當規模的房地產收入大幅下滑,地方政府無法再籌措額外費用。

中國房市近年陷入低迷,泡沫破裂多年後,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售收入減半。曾為基礎設施開發而發行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償還負擔也加重,財政壓力增大,未完成而被遺棄的公共項目增多。

儘管如此,中央政府仍指示地方政府「加速公共項目」,以支撐經濟。地方政府被催促發行地方債,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支援公共項目。

報導說,已停止建設環城公路的貴陽市也在2023年新發行79億元的基礎設施債券,並利用籌集的資金開始了包括大壩和醫院在內的61個工程開發,其中之一是為節能企業開發的綜合開發區,集辦公和居住於一體。儘管工人在飄雪中仍加緊施工,但截至今年1月初,仍無企業計劃入駐。

當地居民也對此反應冷淡。35歲的計程車司機雷先生抱怨,「既然要借錢,不如把現在的道路鋪好。道路鋪好了,我能更快開車,掙(賺)更多的錢」。

報導說,即使在背負債務的情況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民眾卻未感受到經濟復甦。隨著國有土地使用權出售收入的減少,地方政府面臨的只是未來的償還風險。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