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0° / 18° )
氣象
2025-04-03 | 中央社

美加徵對等關稅衝擊大 中企外移東南亞需重新考量

美國宣布9日起對中國加徵34%的「對等關稅」,今年加徵的關稅稅率累計將達54%,對於中國消費品出口帶來極大衝擊。由於東南亞多國也被美國加徵重稅,分析指中國企業出走海外的決策可能需重新考量。

陸媒財新網今天報導,中國企業先前為了避開中美貿易戰,紛紛將生產基地轉移海外,主要目的地越南、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這次分別被美國加徵46%、49%、32%、24%的關稅。

一家在廣東和柬埔寨同時設有工廠的手提包企業人士說,美國總統川普兩個任期內已經對中國加徵多次關稅,手提包業對美出口的實際關稅已經達到45%,如果再加34%,對中企和美國客戶必然衝擊加大。此外,柬埔寨工廠目前對美出口關稅也已經從其建廠時的幾乎零關稅增加至超過10%,此次柬埔寨對美服飾品關稅一旦提升至49%,工廠將難以為繼。

儘管近年中國努力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但報導指出,按國別統計,美國仍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額達5246.56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14.7%。分品類而言,中國主要對美國出口機電、音像設備,以鋼鐵和鋁為代表的基本金屬(卑金屬)及其製品,以及紡織原料、塑料製品、服裝、玩具、家具、燈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

至於加徵關稅的成本分攤,許多企業都表示已到了承受極限,消費品的末端價格將不得不上漲。

今年以來,美國兩次對中國加徵10%的關稅,到第2次加徵10%的時候,很多工廠已經無力和美國貿易商分擔,因為中國企業的毛利率已經低於20%,一旦分擔關稅成本將直接虧損,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說:「有些大廠看著一個月幾億元出貨,其實利潤率已經貼近零,再加稅會非常困難,而美國的貿易商也必須承擔成本,美國消費品勢必漲價。」

鞋業算是關稅戰的重災區。報導指出,從美國加徵關稅開始,中國鞋服訂單已經開始向印度市場流失。而這次美方實施「對等關稅」後,中國鞋服企業在東南亞設廠將不得不回到國內重新發掘客戶。業內人士指出,「鞋服消費,美國占據了全球市場的30%,短期找到新的大市場不容易。」

在2025年兩次加徵10%之前,美國已經對中國出口的鞋服徵收25%的懲罰性關稅,中國廠商和美國貿易商透過協商方式各自承擔。業內人士表示,「有些廠是自己承擔15%,美國客戶承擔10%,有些廠反過來。」

報導引述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說,2018年的「關稅戰」中,有一部分企業就採取降低成本策略,「但是降本是有極限的」;而放棄美國市場,也並不現實,「美國畢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