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1° / 21° )
氣象
2025-05-07 | 中央社

4月CPI年增2.03% 外食費3.48%創13個月最大漲幅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03%,漲幅較3月收斂,且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1.66%,表現持平。主計總處指出,整體物價情勢平穩,但與民生相關的外食費創13個月最大漲幅,後續走勢須密切觀察。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明,水果價格續處高檔,但漲幅已經較3月收斂,油料費也因國際原油價格下滑,年減3.74%,加上今年4月未調整電價,使得4月CPI年增率收斂至2.03%,明顯低於3月的2.32%。

曹志弘指出,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上漲1.66%,已連續13個月漲幅低於2%,顯示國內物價持續平穩。

不過,民眾關注的外食費年增率為3.48%,不只連續6個月大於3%,且創13個月最大漲幅。

曹志弘坦言,必須密切關注外食費後續價格走勢,但4月沒有調漲電價,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下滑,國內商品價格平穩,均有助於緩和營運成本的壓力。

另外,房租年增2.40%,漲勢未再擴大,為近12個月最小漲幅。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對全球超過180個國家祭出對等關稅措施,9日又大轉彎,宣布暫緩90天,在此期間僅實施10%對等關稅,關稅措施對國內經濟及物價的影響備受關注。

曹志弘說明,雖然對等關稅有90天緩衝期,市場憂心關稅政策將抑制全球需求,國際農工原料價格多呈現下跌,連帶影響國內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已經連續30個月負成長,這對國內物價具有穩定效果。

根據主計總處先前說法,對等關稅可能導致進口消費品價格上漲而推升物價,但也存在下拉力道,因為對等關稅抑制全球及美國經濟活動,全球需求走弱,原物料價格料將隨之下跌,綜合看來,短期台灣物價沒明顯攀升風險。

從目前數據看來,曹志弘指出,以OPEC油價為例,4月每桶均價已經跌破70美元,5月初下滑至60美元上下,進口物價下滑,廠商投入成本降低,對未來物價上漲壓力就不會那麼大。

媒體詢問,5月初新台幣匯率狂飆,是否對CPI產生影響,曹志弘表示,新台幣升值會直接影響進口物價,使得廠商進口成本減輕,不過傳導到CPI需要1至2季的時間,不會這麼快顯現。

展望後續物價走勢,曹志弘認為,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跌,將連動使國內油料費調降,以此研判,5月CPI可望低於2%。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