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 中央社
綠色展會崛起 光洋波斯特翻轉布展美學
永續風潮吹向會展業,參展業者紛紛自提減碳目標。面對轉型壓力,布展業者光洋波斯特國際展覽公司以循環建材突破傳統木作美學,並啟用800坪「永續基地」,布局綠色會展的未來。
減碳意識升溫走向循環建材
「在一般傳統展會,一次性材料的使用量其實非常高。」光洋波斯特市場營運部資深總監許菁兒指出,過去預算較高的客戶,往往偏好以木作打造獨一無二的展場,但如今ESG概念盛行,以年度科技盛會 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為例,越來越多參展業者將永續精神納入設計,像是以大型LED螢幕等電子展示取代一次性材料,便是大型展位常見手法。
「可是很多人沒有想到螢幕裡要播什麼」,許菁兒說,若為了搭上綠色潮流,急就章地播放單調重覆的內容,往往難以展現整體性。
她舉公司2024年為電腦品牌廠宏碁(Acer)在COMPUTEX打造的展位為例,設計概念從螢幕向外延伸,透過AI生成視覺及音效,運算出不重複的影音饗宴,詮釋出人、生態及科技之間的新關係。此作品拿下當年度永續設計獎銀獎,同時也獲得「Shopping Design」Taiwan Design BEST 100的殊榮。
創新挑戰試錯之路艱辛
「我們其實也是被客戶推著不斷往前走」,許菁兒笑著說,當客戶設定了目標,「我們只能窮盡洪荒之力去達成」,包括大量蒐集資訊及尋找合適的供應商。
「洪荒之力」雖誇張,但確實反映團隊在低碳轉型過程中,面對創新材料與工法,不斷試錯(trial and error)與溝通的艱辛。
她分享與Acer的合作為例,當時曾提議以大量回收塑膠袋重製輸出為展場牆面,儘管花了一兩週實驗,最終效果仍不如預期,只能另覓方案。
審美也要轉型打破舊框架
除了技術上的挑戰,「審美觀」也面臨轉型。當客製化木作長年為主流,如何以重覆使用的材料設計出「好看」且能說服客戶的展位,成為設計團隊另一個挑戰。
可重覆使用材料如LED 螢幕、鐵件與模組化結構等,雖具美感潛力,但成品「可能跟過往的想像不太一樣」,意味著客戶也需轉換觀念,接受「非傳統美學」。
許菁兒聊起2023年與電腦品牌BenQ(明基佳世達)的合作,當時,BenQ以導入ISO 20121(永續性活動管理標準)及「裝潢零廢棄物」為目標,大膽採用沒貼皮、沒上漆的裸木布展。
「開展的前一天,我老闆到現場後跟我說:『你確定這可以驗收嗎?』因為傳統的眼光來看,這是還沒完成的作品,就像在COMPUTEX出現一個無印良品的攤位。」
許菁兒說,但結果不僅效果超出預期,那年BenQ也成為首家在COMPUTEX獲得ISO 20121認證的廠商。第2年合作,減碳成效再降 15%,並結合公益,展後木作提供學校課程使用,今年更設下「零木作」目標。
「大家看到是一個漂漂亮亮的展位,可是過程其實非常痛苦」,許菁兒說,為達成零木作,得多元嘗試,開展前夕仍挑燈夜戰。最終,光洋波斯特以德國 Octanorm 模組系統、蜂巢板、鳳梨纖維布料等材質成功布展,並完成三度ISO 20121認證,見證了綠色展會的無限可能。
數據量化永續不只是口號
在2023 亞太永續博覽會,經濟部展位是另一場翻轉布展美學的案例。當時光洋波斯特正申請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輔導會展產業減碳計畫的單場布展補助,恰巧也取得經濟部永續博覽會標案,就用來大展身手。
這場展位使用不鏽鋼鷹架、LED 螢幕與模組化系統,大走「賽博龐克」(cyberpunk)風。經工研院協助統計下,發現減碳幅度達93%,而整體設計也榮獲2023 SDGs Asia 綠色設計獎金獎。
「量化結果讓我們很興奮,沒想到它能帶來這麼大的影響力。」許菁兒說,這幾年經濟部積極推動會展低碳轉型,像是國貿署也推出會展碳排計算機,輸入人、貨、食、地、物,即可算出碳排量,她也期待未來資料庫能更豐富,有助設計端預估碳排。
布局未來打造永續後勤基地
「其實做綠色會展的,大都是客戶自己提出來的,因為若沒那個sense,不會想花大錢。」許菁兒說,創新永續材料如鳳梨纖維布料等價格普遍偏高,若要重現傳統設計,費用相對較高,但仍有替代方案,例如以模組化系統降低成本。
光洋波斯特早在1990年代初期購入Octanorm模組化系統,雖初期投入成本高,且需維護空間,但長期成本可攤提。為因應需求,公司去年將倉儲空間由300坪擴增至800坪,兼作展前備料、展後分類、模組倉儲與綠色實驗室用途。
不過許菁兒坦言,很多獨立展位客戶不太喜歡模組化系統,「因為它就像樂高積木般,將模組化零件透過設計組裝,不是完全客製化的」。既要滿足永續目標,還得兼顧客戶對美感的期待,是設計團隊的大挑戰。
「展覽或大型活動本身對環境必然有衝擊」,許菁兒說,「但當我們有意識地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就能減輕它對環境的傷害。
減碳意識升溫走向循環建材
「在一般傳統展會,一次性材料的使用量其實非常高。」光洋波斯特市場營運部資深總監許菁兒指出,過去預算較高的客戶,往往偏好以木作打造獨一無二的展場,但如今ESG概念盛行,以年度科技盛會 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為例,越來越多參展業者將永續精神納入設計,像是以大型LED螢幕等電子展示取代一次性材料,便是大型展位常見手法。
「可是很多人沒有想到螢幕裡要播什麼」,許菁兒說,若為了搭上綠色潮流,急就章地播放單調重覆的內容,往往難以展現整體性。
她舉公司2024年為電腦品牌廠宏碁(Acer)在COMPUTEX打造的展位為例,設計概念從螢幕向外延伸,透過AI生成視覺及音效,運算出不重複的影音饗宴,詮釋出人、生態及科技之間的新關係。此作品拿下當年度永續設計獎銀獎,同時也獲得「Shopping Design」Taiwan Design BEST 100的殊榮。
創新挑戰試錯之路艱辛
「我們其實也是被客戶推著不斷往前走」,許菁兒笑著說,當客戶設定了目標,「我們只能窮盡洪荒之力去達成」,包括大量蒐集資訊及尋找合適的供應商。
「洪荒之力」雖誇張,但確實反映團隊在低碳轉型過程中,面對創新材料與工法,不斷試錯(trial and error)與溝通的艱辛。
她分享與Acer的合作為例,當時曾提議以大量回收塑膠袋重製輸出為展場牆面,儘管花了一兩週實驗,最終效果仍不如預期,只能另覓方案。
審美也要轉型打破舊框架
除了技術上的挑戰,「審美觀」也面臨轉型。當客製化木作長年為主流,如何以重覆使用的材料設計出「好看」且能說服客戶的展位,成為設計團隊另一個挑戰。
可重覆使用材料如LED 螢幕、鐵件與模組化結構等,雖具美感潛力,但成品「可能跟過往的想像不太一樣」,意味著客戶也需轉換觀念,接受「非傳統美學」。
許菁兒聊起2023年與電腦品牌BenQ(明基佳世達)的合作,當時,BenQ以導入ISO 20121(永續性活動管理標準)及「裝潢零廢棄物」為目標,大膽採用沒貼皮、沒上漆的裸木布展。
「開展的前一天,我老闆到現場後跟我說:『你確定這可以驗收嗎?』因為傳統的眼光來看,這是還沒完成的作品,就像在COMPUTEX出現一個無印良品的攤位。」
許菁兒說,但結果不僅效果超出預期,那年BenQ也成為首家在COMPUTEX獲得ISO 20121認證的廠商。第2年合作,減碳成效再降 15%,並結合公益,展後木作提供學校課程使用,今年更設下「零木作」目標。
「大家看到是一個漂漂亮亮的展位,可是過程其實非常痛苦」,許菁兒說,為達成零木作,得多元嘗試,開展前夕仍挑燈夜戰。最終,光洋波斯特以德國 Octanorm 模組系統、蜂巢板、鳳梨纖維布料等材質成功布展,並完成三度ISO 20121認證,見證了綠色展會的無限可能。
數據量化永續不只是口號
在2023 亞太永續博覽會,經濟部展位是另一場翻轉布展美學的案例。當時光洋波斯特正申請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輔導會展產業減碳計畫的單場布展補助,恰巧也取得經濟部永續博覽會標案,就用來大展身手。
這場展位使用不鏽鋼鷹架、LED 螢幕與模組化系統,大走「賽博龐克」(cyberpunk)風。經工研院協助統計下,發現減碳幅度達93%,而整體設計也榮獲2023 SDGs Asia 綠色設計獎金獎。
「量化結果讓我們很興奮,沒想到它能帶來這麼大的影響力。」許菁兒說,這幾年經濟部積極推動會展低碳轉型,像是國貿署也推出會展碳排計算機,輸入人、貨、食、地、物,即可算出碳排量,她也期待未來資料庫能更豐富,有助設計端預估碳排。
布局未來打造永續後勤基地
「其實做綠色會展的,大都是客戶自己提出來的,因為若沒那個sense,不會想花大錢。」許菁兒說,創新永續材料如鳳梨纖維布料等價格普遍偏高,若要重現傳統設計,費用相對較高,但仍有替代方案,例如以模組化系統降低成本。
光洋波斯特早在1990年代初期購入Octanorm模組化系統,雖初期投入成本高,且需維護空間,但長期成本可攤提。為因應需求,公司去年將倉儲空間由300坪擴增至800坪,兼作展前備料、展後分類、模組倉儲與綠色實驗室用途。
不過許菁兒坦言,很多獨立展位客戶不太喜歡模組化系統,「因為它就像樂高積木般,將模組化零件透過設計組裝,不是完全客製化的」。既要滿足永續目標,還得兼顧客戶對美感的期待,是設計團隊的大挑戰。
「展覽或大型活動本身對環境必然有衝擊」,許菁兒說,「但當我們有意識地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就能減輕它對環境的傷害。
最新財經新聞
-
美中貿易會談將登場 美財長:關稅期限或許延後90天
(54 分鐘前) -
歐美關稅談判代表將通話 歐盟稱若破局不排除反制
(2 小時前) -
今彩539第114178期 頭獎2注中獎
(2 小時前) -
金管會:以房養老業務持續成長 核貸金額達558億
(2 小時前) -
風災釀網路斷訊 電信業強化通訊韌性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