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 中央社
三菱汽車結束瀋陽車廠合資關係 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中國媒體報導,三菱汽車22日宣布,結束與瀋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製造公司的合資合作關係,同時結束雙方合資經營的引擎相關業務,象徵進入中國經營40年的日系車廠,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綜合大河報及中國汽車專業媒體報導,三菱汽車對此表示,公司考慮到中國汽車產業迅速轉向電動化,進而對中國汽車市場環境重新評估,不得不對區域戰略進行調整,決定終止在合資企業中的參與。
三菱汽車一名中國主管難掩無奈地表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換代速度如同閃電,三菱必須重新「找準自己的位置」。
報導指出,三菱宣布結束在中國合資關係早有跡象。7月2日,雙方合資的「瀋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招牌,悄悄換上了「瀋陽國擎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新招牌。而工商登記資料顯示,「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等老股東也悄悄退出,由「北京賽苜科技有限公司」取代。
這篇報導直指,這一變化,象徵三菱汽車從整車生產到核心引擎業務,在中國的生產版圖「徹底清零,一個時代就此畫上句點」。
報導提到,與其他外資車廠不同的是,三菱汽車在中國採取「先零件後整車」的經營模式。早在1973年,三菱汽車就開始向中國出口中型卡車,開啟在中國的業務。1980年代,三菱汽車藉由引擎技術合作,深度切入中國市場。
1997年,三菱汽車與中國航天汽車等企業在瀋陽合資成立前述的「瀋陽航天三菱」公司,並於1998年投產,不僅向三菱汽車銷售引擎,還向其他中國車廠銷售引擎。
2006年,三菱與廣汽集團在長沙合資成立廣汽三菱工廠,並將部分車型移往這座工廠製造,使三菱2018年在中國的銷售量攀上14萬輛的巔峰。當時,這座工廠員工人數多達4000餘人,總投資額逾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05億元)。
報導指出,自2020年起,三菱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急轉直下,遂在2023年3月暫停在中國的整車生產,同年10月正式宣布退出整車生產業務。
中國汽車業人士分析,三菱在中國車市電動化轉型的關鍵賽道上「如同一位遲緩的奔跑者」,且長達6年沒有推出真正意義上的全新車型,終於在新能源車的衝擊下黯然離場,也為外資車廠在中國發展「敲響了一記沉重的警鐘」。
綜合大河報及中國汽車專業媒體報導,三菱汽車對此表示,公司考慮到中國汽車產業迅速轉向電動化,進而對中國汽車市場環境重新評估,不得不對區域戰略進行調整,決定終止在合資企業中的參與。
三菱汽車一名中國主管難掩無奈地表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換代速度如同閃電,三菱必須重新「找準自己的位置」。
報導指出,三菱宣布結束在中國合資關係早有跡象。7月2日,雙方合資的「瀋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招牌,悄悄換上了「瀋陽國擎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新招牌。而工商登記資料顯示,「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等老股東也悄悄退出,由「北京賽苜科技有限公司」取代。
這篇報導直指,這一變化,象徵三菱汽車從整車生產到核心引擎業務,在中國的生產版圖「徹底清零,一個時代就此畫上句點」。
報導提到,與其他外資車廠不同的是,三菱汽車在中國採取「先零件後整車」的經營模式。早在1973年,三菱汽車就開始向中國出口中型卡車,開啟在中國的業務。1980年代,三菱汽車藉由引擎技術合作,深度切入中國市場。
1997年,三菱汽車與中國航天汽車等企業在瀋陽合資成立前述的「瀋陽航天三菱」公司,並於1998年投產,不僅向三菱汽車銷售引擎,還向其他中國車廠銷售引擎。
2006年,三菱與廣汽集團在長沙合資成立廣汽三菱工廠,並將部分車型移往這座工廠製造,使三菱2018年在中國的銷售量攀上14萬輛的巔峰。當時,這座工廠員工人數多達4000餘人,總投資額逾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05億元)。
報導指出,自2020年起,三菱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急轉直下,遂在2023年3月暫停在中國的整車生產,同年10月正式宣布退出整車生產業務。
中國汽車業人士分析,三菱在中國車市電動化轉型的關鍵賽道上「如同一位遲緩的奔跑者」,且長達6年沒有推出真正意義上的全新車型,終於在新能源車的衝擊下黯然離場,也為外資車廠在中國發展「敲響了一記沉重的警鐘」。
最新財經新聞
-
-
昇達科低軌衛星營收占比逾5成 汐止新線第4季啟用
(6 小時前) -
颱風豪雨致中南部災情 金融業捐款逾2.09億元
(6 小時前) -
減數位落差 金管會發布數位金融服務包容性指引草案
(6 小時前) -
王光祥力邀三立董座張榮華入股大同 盼借長才助攻百年轉型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