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5-07-28 | 中央社

從卡車司機到AI製鞋 王水木用科技翻轉傳產命運

MIT客製化鞋款品牌JONIRO以AI(人工智慧)技術打造智慧製鞋工廠,主打短供應鏈製程與環保製程。創辦人王水木從卡車司機起家,靠堅持與創新翻轉產業宿命,走出永續製鞋路。

珍珠奶茶、麻薏與東泉辣椒醬等台中市名產躍上鞋面,別具特色又充滿趣味與話題性,背後推手是專業生產T.P.U薄膜的在地捷欣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捷欣擁有許多國際品牌客戶,也創立MIT客製化品牌JONIRO。

王水木深耕鞋材30餘年 搶攻客製化需求

深耕鞋材30多年的捷欣創辦人王水木熟稔鞋產業產銷供應鏈,洞察個人市場趨勢,為滿足顧客對鞋的想像與需求,打造新穎商業模式,搶攻客製化需求。

JONIRO品牌發音來自台語「走你路」,從經營材料製造到自有品牌,堅持每個環節朝「綠色、永續、創新」目標前進,包括採購、原料、生產到回收,任何小細節都盡可能做到環境友善。

發展「回收再塑」技術實現減碳目標

JONIRO也發展「回收再塑」技術,利用不同回收邊角料產生型態轉化,進而混合作為其他用途的視覺化回收材,讓重生回收材料再創價值,實現減碳目標。

王水木退伍後當卡車司機,存新台幣50萬元後投入創業,剛開始沒錢、沒市場、沒客戶、沒技術與沒員工,秉持「1人溫飽、全家溫飽」勇氣,勇敢投入鞋業加工、鞋材製造,「潦落去」且戰且走。

創業前10年,王水木1年只休除夕與初一,初二就上工,連結婚當天都在工作,早上結婚下午又回工作崗位,他笑說:「沒辦法,每天都在燒錢」。

王水木認真做、做中學也投資自己,就讀EMBA不斷充實新知,曾為行銷課程北上學習,1天收費新台幣2萬元課程也照上不誤。

創業期間,王水木輾轉轉型8次,每次轉型就像一次創業,鞋材加工項目幾乎都做過,包含高週波、增加印刷、射出、中空吹氣成型、氣墊與彈性體等。

JONIRO極小化出發 AI與數據系統建構智慧工廠

王水木5年前自創品牌,投入其他供應商不願做的「客製化」,JONIRO策略從極小化出發,用AI與數據系統建構智慧工廠。

不同於傳統鞋廠仰賴大量人工,JONIRO導入AI視覺辨識系統、自建MES製造系統,讓消費者可在線上輸入身高、體重、腳型、身體質量指數(BMI)、選顏色與彈性,透過AI演算生成最適合個人的中底與鞋面組合。從下單、選料、設計、製造到物流,全流程自動化,打造出鞋業罕見短供鏈製造能力。

JONIRO客製化流程透過高度數位化整合製造,提供更快服務。從消費者下單到生產製造,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上,僅需14個工作天。

卡車司機經歷更重視使用環保材質

王水木也相當重視鞋材是否使用環境保護材質,這是由於王水木當卡車司機時,大熱天也須搬東西,長時間接觸PVC(聚氯乙烯),導致身體留下後遺症,只要天氣轉換或摩擦多一些,皮膚就有紅疹、乾癢,有過敏反應,至今只能靠藥物、運動緩解不適症狀。

親身體驗過化學材料對人體的傷害,王水木堅持所有材料是環保材質、可即時加工、循環使用,堅信「環保是未來的趨勢」。

布局全循環鞋業架構 創造ESG閉環循環鏈

除自行開發材料、投入設備研發,王水木甚至提前布局未來「全循環鞋業架構」。從製造過程就已思考線邊回收,進而規劃消費後回收系統,主打「將來自己賣的鞋子,將來自己負責回收」,且不降階再利用,而是「平階再製」,將回收鞋材轉換為鞋材、工業材等物件,創造企業雙方都能獲ESG(環境、社會及治理)分數的閉環循環鏈。

JONIRO系統雖已可承接1到5000雙訂單,市場端仍是挑戰。王水木說,就算不環保,消費者還是會選潮牌。面對品牌依賴與迷思,JONIRO以「內容+社群」突圍,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推聯名文化創意鞋款,也串聯街頭創作者輸出設計圖樣。

王水木說,潮牌象徵消費者品味,雖極力推廣客製化,但品牌力不夠也難吸引消費者青睞。他透過網路宣傳、平面展店與使用行動宣傳車提高曝光率,增加產品吸睛度,更透過異業合作機會及串連網路社群,打開品牌知名度。

「我有系統、有材料、有生產,你在線上點貨物,我幫你出貨」王水木從品牌合作到客製平台,實現低庫存、高彈性新商業模式。

在資源有限、時間不等人現實下,JONIRO選擇用AI思維走「逆風的路」,打造專屬台灣鞋業永續路徑。JONIRO已取得100多張國內、外專利,橫跨材料、製程與結構,並在亞洲、中東與歐洲等地註冊商標,全面進軍海外市場,反映王水木「不想只做台灣品牌,我要做國際品牌」企圖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