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 中央社
國銀7月放款月增5288億 企業投資大增438億均創次高
金管會統計顯示,截至7月底國銀放款總餘額為新台幣43兆6152億元,月增5288億元,為史上次高;觀察放款對象,民營企業月增5228億元最多,為史上新高;若以放款用途別來看,企業投資9654億元,月增438億元,寫史上次高。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止,本國銀行家數為38家,放款總餘額新台幣43兆6152億元;逾期放款金額697.3億元,月增38.44億元;逾放比率0.16%,較6月底增加0.01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同。
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說明,放款餘額增加,主要是放款給民營企業月增5228億元,個人放款月增1372億元,不過公營企業放款月減151億元,政府機關月減1161億元。
觀察放款用途別,侯立洋表示,週轉金7月為22兆2616億元,月增3646億元;購置不動產為18兆7175億元,月增861億元;購置動產1兆6707億元,月增343億元,亦為史上新高;企業投資9654億元,月增438億元,為史上次高。
侯立洋表示,7月底本國銀行存款總餘額為61兆523億元,月增8585億元,為史上新高,主因為7月份適逢台股配息旺季,國內外證券市場表現也比較薄弱,因此有相關資金存入,準備做投資活動,此外,今年7月綜所稅退稅也帶動存款轉入。
根據金管會統計,7月放款大增的前3名銀行,分別為中信銀增加1044億元、富邦銀增759億元與合庫銀增660億元。至於放款大減的前3名,台銀減363億元、華南銀減111億元與星展台灣減77億元。
金管會今天也公布國銀今年1月至7月獲利為3531.9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年增7.5%。侯立洋指出,儘管利息與手續費淨收益增加,但受到金融市場行情影響,使投資與其他淨收益減少,抵銷部分增幅,但整體來說仍是歷年同期最高。
國銀7月全行獲利為564.6億元,如果拆分組成,以國內總分行447.2億元最高,其次是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的65.8億元,再來是海外分行49億元與中國地區分行2.6億元。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止,本國銀行家數為38家,放款總餘額新台幣43兆6152億元;逾期放款金額697.3億元,月增38.44億元;逾放比率0.16%,較6月底增加0.01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同。
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說明,放款餘額增加,主要是放款給民營企業月增5228億元,個人放款月增1372億元,不過公營企業放款月減151億元,政府機關月減1161億元。
觀察放款用途別,侯立洋表示,週轉金7月為22兆2616億元,月增3646億元;購置不動產為18兆7175億元,月增861億元;購置動產1兆6707億元,月增343億元,亦為史上新高;企業投資9654億元,月增438億元,為史上次高。
侯立洋表示,7月底本國銀行存款總餘額為61兆523億元,月增8585億元,為史上新高,主因為7月份適逢台股配息旺季,國內外證券市場表現也比較薄弱,因此有相關資金存入,準備做投資活動,此外,今年7月綜所稅退稅也帶動存款轉入。
根據金管會統計,7月放款大增的前3名銀行,分別為中信銀增加1044億元、富邦銀增759億元與合庫銀增660億元。至於放款大減的前3名,台銀減363億元、華南銀減111億元與星展台灣減77億元。
金管會今天也公布國銀今年1月至7月獲利為3531.9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年增7.5%。侯立洋指出,儘管利息與手續費淨收益增加,但受到金融市場行情影響,使投資與其他淨收益減少,抵銷部分增幅,但整體來說仍是歷年同期最高。
國銀7月全行獲利為564.6億元,如果拆分組成,以國內總分行447.2億元最高,其次是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的65.8億元,再來是海外分行49億元與中國地區分行2.6億元。
最新財經新聞
-
興達電廠火警影響南科?二號機上線時程恐延
(6 小時前) -
興達電廠爆炸!環保局要求2機組暫停試車
(6 小時前) -
興達電廠爆炸嚇壞里民 直呼以後不敢住這
(7 小時前) -
台電知興達電廠天然氣外洩?里長包圍林欽榮
(7 小時前) -
AI教父辛頓示警:AI將導致大規模失業 貧富差距擴大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