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3° / 20° )
氣象
2025-11-23 | 中央社

用大麥克指數佐證「台灣病」 專家:易懂卻不嚴謹

經濟學人以「大麥克指數」為由,指稱台灣匯率長期遭低估,導致「台灣病」,引發各界正反意見,不過單就「大麥克指數」是否適合做為評斷匯率標準,學者專家多認為不夠嚴謹,尤其大麥克指數相較於匯率因素,反映更多的是在地生產成本。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引用其編製的大麥克指數,指稱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如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等。

不過單以大麥克指數是否適合作為評斷匯率高估或低估,學者專家普遍持否定態度。中央銀行直言,只以單一商品評估匯率並不恰當,若利用其他單一商品指數評估一國通貨匯價是否高估或低估,也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

以坊間常見的單一商品指數大麥克指數及iPhone指數而言,以最新iPhone售價換算,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高估17.1%,此結果與大麥克指數顯示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低估55%的結果,背道而馳。

為何單一商品指數存在缺陷,央行官員解釋,各國麥當勞都有大麥克漢堡,但麵包、肉、蔬菜可能使用當地食材較多,相較於背後隱含的匯率因素,反映更多的是原物料價格及人力成本。

若看iPhone指數,iPhone基本上是全球生產零件後組裝,非在地產品,相較於大麥克指數,iPhone指數本質上可能更貼近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的精神。

不過央行官員也說,儘管iPhone生產前端的精神大致符合,但到了訂價階段,蘋果會因為各地市場情況不同,而有不同的訂價策略。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進一步指出,iPhone指數很大的問題是各地的稅差異很大,像是香港買iPhone比較便宜,美國各州稅率也不同,因此會發生部分民眾「出國順便買iPhone」的現象,價差是在稅金,而不是匯率。

央行官員接著表示,從上述說明,可看出不論民眾熟知的大麥克或是iPhone指數這類單一商品指數,都存在缺陷,為了避免此事,國際組織以約1200項的一籃子商品編算PPP。

然而,央行官員直言,影響匯率有兩股力量,首先是貿易力量,第2種是金融性交易;PPP概念的時空背景建構在匯率由貿易力量主導的時代,如今金融性交易已經成為主宰匯率的關鍵。以台灣為例,2024年外資及本國資金進出合計金額是商品貿易金額的19.3倍,如此懸殊的差距凸顯以一籃商品與服務計算的PPP,已無法作為衡量均衡匯率的指標。

孫明德也說,大麥克指數廣為人知,自然有其優點,因為大麥克是民眾日常生活觸手可及的商品,對其價格也有一定認知,以大麥克比喻,可以簡單讓民眾了解要傳達的概念;但說到底,大麥克指數偏向庶民語言,只是讓大家有個入門概念,不適合以此基礎做出嚴謹推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