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 自立晚報
野村投信:AI還是2026的主流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聯準會於2025年10月再度降息1碼,雖會議紀錄偏鷹,一度壓抑市場情緒並造成近期台美股市震盪,市場更擔憂AI是否陷入「泡沫化」。然而,全球AI投資熱潮指標企業輝達(NVIDIA)交出亮眼財報,第3季營收與獲利大幅超越預期,並釋出強勁的第4季展望,成功平息市場疑慮。
野村投信指出,台股基本面穩健,21日回檔主要反映國際資金波動與技術面轉向,短線震盪難免,但在AI應用全面擴張與訂單能見度高的雙重利多下,中長期投資布局仍具吸引力。預期2026年AI題材將延續,台股有望維持高檔震盪並具中期成長動能,建議投資人不妨關注AI伺服器、散熱模組、BBU、PCB,以及半導體先進製程與測試等供應鏈核心族群,逢回分批布局,掌握長線趨勢。
野村高科技基金及野村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表示,全球AI軍備競賽持續升溫,美國雲端巨頭包括Meta、Microsoft、Alphabet及Oracle紛紛擴大資本支出,甚至發行最長達40年的超長期公司債籌資,以滿足龐大的AI基礎建設需求。市場雖對「AI泡沫」疑慮再起,但野村投信指出,科技巨頭憑藉穩健的本業與強勁自由現金流,不僅能支撐高額投資,亦具備在市場波動時的應對能力,等同為潛在風險提供保險,研判目前AI泡沫風險仍低。
謝文雄進一步分析,美股第3季財報顯示,科技巨頭的雲端業務高速成長,AI 已開始帶來實質回報,顯示這波投資並非僅止於概念炒作,而是逐步轉化為營收動能。根據市場預估,全球AI資本支出至2026年將達4800億美元,主要集中於AI基礎建設,包括資料中心、伺服器、網路設備與半導體製程,並推動相關供應鏈需求持續擴張,而台灣在AI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預計可持續受惠。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垂直整合生態系,涵蓋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散熱、電源管理到終端應用,形成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近期火熱的記憶體產業便是受惠AI推論應用快速擴大,從過去的周期性產業轉為AI驅動「超級週期」的最佳例子。目前來看HBM(高頻寬記憶體)供應短缺已擴散至企業級SSD、QLC NAND,甚至傳統HDD,缺口恐延續至2026年底,隨著2026年進入「AI推論元年」,龐大運算需求推升記憶體存儲量,第3季記憶體報價全面上漲,核心原因在於供不應求,這也意味著記憶體產業正迎來超級循環的關鍵時刻,相關廠商營運動能強勁。
展望2026年,謝文雄表示,聯準會近期降息雖淡化持續寬鬆預期,但美國通膨趨勢穩健、就業市場放緩,持續降息的理由未改。同時,Fed對經濟活動評估上修為「持續溫和擴張」,顯示景氣軟著陸格局確立,整體仍有助於風險資產表現。預估2026年基於全球資金環境維持寬鬆,加上AI應用擴張的雙重利多,台股中期仍具上行動能。在產業亮點方面,台積電在法說會中預估,2024至2029年AI加速器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將達45%至50%,並進一步上修資本支出以擴產先進製程與封裝,相關設備及測試廠商預計可持續受惠。除了半導體端,伺服器零組件如散熱、BBU(電池備援系統)、電源管理、PCB、CCL,以及機殼、滑軌等產品,皆因AI應用擴張而需求大增,形成供應鏈另一波成長契機。根據野村投信股票池預估,台股獲利有望成長約21.5%,其中電子類股成長幅度最大,達23.3%。以PEG(本益比/獲利增速)來看,只要獲利趨勢不變,台股仍具高度投資吸引力。
野村投信強調,AI不僅是短期題材,而是全球科技產業長期成長的核心力量,各產業AI化的長線發展趨勢不會中斷,最佳策略仍是聚焦受惠AI且具穩健獲利能力的企業,建議投資人可在市場震盪時採取分批或定期定額布局主動式基金,掌握AI長期成長契機。建議可聚焦具備技術門檻與市場需求的領域,包括AI伺服器、散熱、BBU、電源管理、PCB、CCL、記憶體、載板以及半導體先進製程與ASIC,預估後續皆為市場主要亮點。(自立電子報2025/11/21)
野村投信指出,台股基本面穩健,21日回檔主要反映國際資金波動與技術面轉向,短線震盪難免,但在AI應用全面擴張與訂單能見度高的雙重利多下,中長期投資布局仍具吸引力。預期2026年AI題材將延續,台股有望維持高檔震盪並具中期成長動能,建議投資人不妨關注AI伺服器、散熱模組、BBU、PCB,以及半導體先進製程與測試等供應鏈核心族群,逢回分批布局,掌握長線趨勢。
野村高科技基金及野村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表示,全球AI軍備競賽持續升溫,美國雲端巨頭包括Meta、Microsoft、Alphabet及Oracle紛紛擴大資本支出,甚至發行最長達40年的超長期公司債籌資,以滿足龐大的AI基礎建設需求。市場雖對「AI泡沫」疑慮再起,但野村投信指出,科技巨頭憑藉穩健的本業與強勁自由現金流,不僅能支撐高額投資,亦具備在市場波動時的應對能力,等同為潛在風險提供保險,研判目前AI泡沫風險仍低。
謝文雄進一步分析,美股第3季財報顯示,科技巨頭的雲端業務高速成長,AI 已開始帶來實質回報,顯示這波投資並非僅止於概念炒作,而是逐步轉化為營收動能。根據市場預估,全球AI資本支出至2026年將達4800億美元,主要集中於AI基礎建設,包括資料中心、伺服器、網路設備與半導體製程,並推動相關供應鏈需求持續擴張,而台灣在AI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預計可持續受惠。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垂直整合生態系,涵蓋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散熱、電源管理到終端應用,形成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近期火熱的記憶體產業便是受惠AI推論應用快速擴大,從過去的周期性產業轉為AI驅動「超級週期」的最佳例子。目前來看HBM(高頻寬記憶體)供應短缺已擴散至企業級SSD、QLC NAND,甚至傳統HDD,缺口恐延續至2026年底,隨著2026年進入「AI推論元年」,龐大運算需求推升記憶體存儲量,第3季記憶體報價全面上漲,核心原因在於供不應求,這也意味著記憶體產業正迎來超級循環的關鍵時刻,相關廠商營運動能強勁。
展望2026年,謝文雄表示,聯準會近期降息雖淡化持續寬鬆預期,但美國通膨趨勢穩健、就業市場放緩,持續降息的理由未改。同時,Fed對經濟活動評估上修為「持續溫和擴張」,顯示景氣軟著陸格局確立,整體仍有助於風險資產表現。預估2026年基於全球資金環境維持寬鬆,加上AI應用擴張的雙重利多,台股中期仍具上行動能。在產業亮點方面,台積電在法說會中預估,2024至2029年AI加速器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將達45%至50%,並進一步上修資本支出以擴產先進製程與封裝,相關設備及測試廠商預計可持續受惠。除了半導體端,伺服器零組件如散熱、BBU(電池備援系統)、電源管理、PCB、CCL,以及機殼、滑軌等產品,皆因AI應用擴張而需求大增,形成供應鏈另一波成長契機。根據野村投信股票池預估,台股獲利有望成長約21.5%,其中電子類股成長幅度最大,達23.3%。以PEG(本益比/獲利增速)來看,只要獲利趨勢不變,台股仍具高度投資吸引力。
野村投信強調,AI不僅是短期題材,而是全球科技產業長期成長的核心力量,各產業AI化的長線發展趨勢不會中斷,最佳策略仍是聚焦受惠AI且具穩健獲利能力的企業,建議投資人可在市場震盪時採取分批或定期定額布局主動式基金,掌握AI長期成長契機。建議可聚焦具備技術門檻與市場需求的領域,包括AI伺服器、散熱、BBU、電源管理、PCB、CCL、記憶體、載板以及半導體先進製程與ASIC,預估後續皆為市場主要亮點。(自立電子報2025/11/21)
最新財經新聞
-
-
苗栗縣三義雙湖社區綠色照顧掛牌 展現「香氛幸福照顧」農村典範
(6 小時前) -
無懼過熱 美銀估今年全球科技股吸金規模仍將創新高
(6 小時前) -
今彩539第114282期 頭獎1注中獎
(7 小時前) -
大樂透第114107期 頭獎槓龜
(7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