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2° / 30° )
氣象
2025-07-16 | 台灣好報

推廣部落山胡椒種植 花改場與秀林公所攜手合作

推廣部落山胡椒種植 花改場與秀林公所攜手合作

【記者 劉瑞娜/花蓮 報導】為輔導原民農產業,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7月15日,假富世村活動中心舉辦找回原力部落原力學堂「富世部落山胡椒栽培管理班」,現瑒除了有富世,也吸引秀林鄉北區崇德、秀林部落種植山胡椒及產銷班族人共襄盛舉,另外秀林鄉公所王玫瑰鄉長、新秀地區農會陳定信總幹事也前來關心與會。與會者表示課程內容實用,有助於提升秀林鄉太魯閣族對山胡椒栽培成效及加工應用,進而穩定產量與品質,促進族人種植高經濟作物意願。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致詞表示,輔導原民農業是農改場重點業務之一,近年來在秀林鄉輔導不遺餘力,推動原鄉特色產業發展。秀林公所積極推廣傳統植物山胡椒種植,增加族人收益,然而穩定生產的繁植技術遇到瓶頸,農改場突破了山胡椒技術困境,研發繁植及栽培技術並已技轉給公所,輔導族人運用新技術,促進特色產業推動。未來族人遇有任何栽培問題,農改場會站在第一線,為族人解決疑難雜症。


推廣部落山胡椒種植 花改場與秀林公所攜手合作
▲秀林鄉公所王玫瑰鄉長致詞。

秀林鄉富世村的舊部落砂卡礑(大同)、大禮,太魯閣族人早年把山胡椒果實做為醃肉、煮湯等調味料,增加料理的風味度。族人傳統透過採集野生山胡椒果實方式取得,並多以燒墾山林方式讓山胡椒自然生長;也透過山中鳥類食用山胡椒的果實後,幫助種子隨著糞便散播,間接協助山胡椒的生長和繁衍,但是種苗數量、品質與來源受限,亦有破壞生態環境之虞。

花蓮農改場為促進種苗穩定性,在112年移轉「山胡椒繁殖與栽培技術」給秀林鄉公所,並由公所成立山胡椒執行推動小組,透過三方合作投入產業發展,發展地方特色農產。然而,大多族人欠缺專業的山胡椒繁殖及栽培技術、產品機能性認識與加值運用。依部落技術缺口,本次課程規劃山胡椒催芽技術、幼苗肥培管理,促進穩定供苗能力,朝向經濟生產的模式,再加上傳遞機能性及產品利用知能。


推廣部落山胡椒種植 花改場與秀林公所攜手合作
▲新秀地區農會陳定信總幹事致詞。

下午第一堂由花蓮農改場蘇育賢講師分享山胡椒栽培管理與機能性,講師表示,山胡椒適合種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若為低窪積水處不宜種植。定植適期為2-3月,行株距可採2×2公尺或2.5×2.5公尺,商業生產時建議每公頃可定植約2,500株。機能性方面,果實、葉片和精油都具有多種活性成分,可應用於食品、香料和化妝品等領域。

接著第二堂安排山胡椒催芽技術與幼苗肥培管理實作,現場提供山胡椒種子,讓學員實際操作催芽。蘇講師表示,在繁殖方面,種子發芽率較低,需要特殊處理。建議可使用植物激素或震盪處理來提高發芽率。此外,扦插和嫁接也是可行的繁殖方法,但要注意枝條不易發根和傷口感染的問題。


推廣部落山胡椒種植 花改場與秀林公所攜手合作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蘇育賢講師介紹山胡椒催芽技術與幼苗肥培管理。

最後第一堂由砂卡礑自然農莊簡月美負責人介紹山胡椒產品開發及產業合作模式,講師分享,產品開發及開拓通路經驗,透過技術達到穩定生產後,能夠賣出去是經營最終目的,因此行銷也是重要一環,除了有能力找到通路的族人,另外與其他通路健全的族人進行合作,也不失為拓展通路一途。

本次課程內容引起族人共鳴,受到學員熱烈迴響及積極提問與交流,至下課仍意猶未盡,展現高度學習熱忱。結訓後族人倘有任何問題,除了隨時與講師保持連繫外,花蓮農改場也會扮演好堅強的輔導後盾及轉介相關單位,同時持續推動在地農業知識推廣與技術輔導,協助部落農友強化生產管理能力,推動秀林鄉山胡椒產業永續發展。(照片記者徐劉瑞娜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