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慘跌、保單縮水?專家建議這樣做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表現。(圖/記者顏真真攝)
[NOWnews今日新聞] 5月以來新台幣強勢升值,被市場形容為「史詩級強升」,短短兩天便讓美元兌台幣匯率大幅走貶,持有新台幣者紛紛趁勢換匯購買美元、日圓等外幣。但對滿手美元資產的人來說,資產價值卻因匯損瞬間縮水6%,不少人焦急詢問:「美元還能留著嗎?」
專家表示,是否應該賣出美元,關鍵在於「你當初為什麼持有美元」。若是以短期套利為目標,當前匯價仍屬相對高點,可考慮分批出場,鎖住匯差收益。但若是為了長期配置,如海外置產或教育基金等,則毋須因短期匯率波動貿然調整。
近兩年美元走強,吸引不少人投入美元定存與保單,享有「利率與匯率雙重收益」。但在美國升息趨緩、台幣反彈的背景下,美元資產面臨匯損風險。對於尚未到期的美元定存,專家建議不宜提前解約,避免利息損失與匯率虧損雙重打擊。不妨等待新台幣回貶後,再採取「分批換匯」策略,降低匯損風險。
至於近年熱銷的美元保單,也受到匯率影響出現帳面損失。保險顧問指出,購買美元保單前應了解三大風險:匯率變動、提前解約及可能產生的贈與或遺產稅。此時若急於解約,恐難以補回匯損與費用損失,建議持續持有,並以長期資產管理的心態定期檢視,作為外幣資產的一部分。
對於持有美債ETF的投資人,建議重新檢視標的性質與報酬結構,判斷配息是否能抵銷匯損。必要時,可部分轉換至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以降低匯率風險。
長期持有海外資產(如房產、美股、基金)的投資人,則不需對短期匯率波動反應過度。銀行主管強調,多元資產配置本身就具避險效果,若能定期檢視並搭配適當避險工具,匯率波動不過是資產管理過程中的一環。
總體而言,面對新台幣的短線強升,投資人應回歸自身資產配置目的與期限,審慎調整操作策略,避免情緒化操作導致「兩頭傷」。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投資人,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學習正確的投資觀念才能將損失的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