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17° / 16° )
氣象
2025-11-18 | 今日新聞

捲入國票霸凌案 陳冠如還原董事會決策過程

捲入國票霸凌案 陳冠如還原董事會決策過程
陳冠如今年6月被公司認定「職場不法侵害成立」,但近期該案經由審計委員會外部獨立調查認為職場侵害不成立,他仍持續特定媒體攻擊,讓他決心把整個過程說清楚。(圖/記者記者朱永強攝影)

[NOWnews今日新聞] 「如果在董事會幫股東維護所有人的權益、針對內部違法的事情進行檢視,這樣子都可以說是霸凌的話,我們這個公司整個制度,以後誰要幫這個上市公司的小股東把關?」

耐斯集團第二代、國票金控董事兼國票證券副董事長的陳冠如,近期因為捲入一宗職場霸凌案,更是頻頻遭到特定媒體攻擊,讓他不勝其擾。今(18)日接受《NOWNEWS》專訪,無奈地表達上述言論。

國票金控長期由人旺股份有限公司(旺旺蔡家)、耐斯集團(耐斯陳家)等兩大民股,以及公股行庫三分天下。兩大民股蔡家與陳家長年爭鋒相對,再加上公股有意增加持股,也讓明年中旬的國票金控董監事改選戰提前開打。

陳冠如今年6月被公司認定「職場不法侵害成立」,但近期該案經由審計委員會外部獨立調查,認為職場侵害不成立,但他仍持續受到特定媒體攻擊,「我提到這一切都是捏造出來的」,讓他決心把整個過程說清楚。

他說明,耐斯集團20幾年來持有國票金控股票,從來沒有出售過,屬於「元老級股東」,而國票金控從前身國際票券轉型,官股持股比率約2成,中間曾經降至1成以下,但近期轉朝增加持股回到約20%的方向前進;耐斯集團立場也是支持官股,認為這點會在明年改選更加明朗化。

淪為霸凌案對象 陳冠如還原決策過程

對於為什麼國票金控董監事改選提前開打,會讓自己變成媒體攻擊對象?陳冠如也解釋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

事前起因是,前國票證券顧問陳帝生,過去擔任過主責承銷業務的副總經理,後來轉為顧問,卻仍舊從事副總經理事項。

陳冠如多次在董事會提出垂詢,證券交易所及金管會認定陳帝生是「實質經理人及員工、非一般顧問」,金管會證期局甚至在今年4月開出一張「違反證券管理法令處分案」,因內控缺失罰鍰30萬元,董事長、總經理、總稽核、法遵長面臨懲處。

身為國票證券副董事長,陳冠如履行職責,監督董事會人員表現有沒有維護到整個公司股東權益、符合公司治理,因使要求追究相關高層適法性,卻也意外演變成後續的涉及職場霸凌報復性行為。

今年5月,陳冠如遭到稽核室同仁W申訴涉及職場霸凌,公司依規定成立調查小組,1個多月後評議結果出爐,認定陳冠如「職場不法侵害成立」。

人旺蔡家一派,則以陳冠如涉及霸凌為由召開說明會,在國票證董事會提出解職案,陳冠如8月15日在2家報紙刊登半版廣告,拒絕出席不公不義、違反公司治理的董事會,而當時整體官股代表未出席,最終導致流會。

而在9月審計委員會,該案又出現翻轉,公司所公布的職場霸凌報告遭到董事質疑公正性,最後以二比一通過重啟調查,讓陳冠如上演「逆轉勝」。

上週五(14日),國票證券董事會前先召開審計委員會,其中討論職場不法侵害案件獨立調查,最終結果認為職場不法侵害不成立,陳冠如笑說,「就是還我一個清白!」

當中有一位獨立董事反對該結果,依照規定,只要審計委員會有獨董反對,就必須要發布重大訊息。巧合的是,該獨董就是在今年5月提出陳冠如解任案,隨後組成6人小組的重要角色。

最終在董事會上,因為董事出席人數不足,審計委員會反對案件不成立,事已至此,陳冠如職場霸凌案可說是已經落幕。


捲入國票霸凌案 陳冠如還原董事會決策過程
陳冠如重申,耐斯集團與旺旺集團在經營理念上確實有所不合,但卻變成用媒體來報導負面訊息,甚至捏造狀況,許多不知情媒體也是去轉載相關報導,「如果你去網路上打我的名字,可能一半好一半不好,不好的部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圖/記者朱永強攝影)


籲金管會重視「媒金分離」 陳冠如:是否究責人士再評估

他總結,整起事件的爭點就在於「副董事長有沒有針對員工有逾越職場工作內容」,實際上經獨立調查發現沒有這件事,卻因為明年董監事要改選,巧妙用公司資源、勞動部指引,藉由職場霸凌無法對外公開調查內容形成黑箱,再以捏造不實的會議決議,又透過媒體、台北市議員介入,對他已是誹謗,更是傷害金融業誠信原則,「其實我才是被害人!」

陳冠如重申,耐斯集團與旺旺集團在經營理念上確實有所不合,但卻變成用媒體來報導負面訊息,甚至捏造狀況,導致許多不知情媒體轉載相關報導,「如果你去網路上打我的名字,可能一半好一半不好,不好的部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因此,他也呼籲金管會「媒金分離」非常重要,不能因為股東之間理念不一樣,就受到很多攻擊,陳更認為,股民實在最為無辜,因為公司頻繁出現負面報導,而自己是老闆還有辦法招架,「你的員工在這樣的職場的環境之下,也是非常的痛苦。」

對於下一步將採取什麼動作,或是否將延續顧問案的人事究責?陳冠如表示,到明年改選以前,這類的攻擊應該還是會持續,自己在整起事件都處於被動角色。

他也說,人事究責並無法律追溯期限,凡走過必留痕跡,當事人過去都是做成效案,相信如果繼續查下去,一定會有涉及到刑事責任,而任何潛在不法對於公司都不是健康的。

「任何事情你要不要追究,這都是時間成本跟代價」,但他認為這件事情還沒有落幕,自己後續還會思考,怎麼處理對公司最有利,但不排除任何可能。



相關新聞


雷虎轉型做無人機10年有成 陳冠如:國防靠朋友不如靠自己


政府砸442億推無人載具產業國家隊 雷虎漲停、台船等軍工股強漲


賴總統國慶演講提「台灣之盾」 軍工概念股開趴!雷虎一度衝逾9%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