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瞄準日系電動車聯盟 日產尚未接觸、與三菱眉目傳情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鴻海集團(2317)積極布局電動車版圖,日前傳出有意與日產汽車(Nissan)展開合作,不過目前尚未啟動實質接觸。「鴻海日本EV策略說明會」即將於東京登場,鴻海電動車事業策略長關潤(Jun Seki)9日接受《日經新聞》專訪時提到,「從我們的角度來看,與日本車廠,特別是日產的相容性,將會是鴻海的一大優勢」。
關潤曾任日產資深主管,目前負責鴻海EV全球策略,上述言論象徵鴻海對深化與日本車廠關係的高度期待。據悉,鴻海正與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洽談電動車代工合作,進度已接近定案,預計未來將為三菱生產專供大洋洲市場的電動車。這項消息也應證《路透》稍早報導指出,「三菱計畫將部分EV產能委外,鴻海正是首選對象」。
關潤透露,鴻海樂見參與更大規模的日系車廠合作架構,涵蓋本田(Honda)、日產與三菱三方。事實上,日經今年初報導過,鴻海曾提案參與本田與日產洽談中的EV聯盟架構;不過,該提案當時並未實現,主因是本田與日產合併談判最終破局。儘管如此,鴻海仍未放棄爭取與日系車廠合作的長遠布局。
鴻海除了是全球iPhone最大代工廠,也在AI伺服器領域與輝達(Nvidia)有深度合作,近年積極以MIH開放平台模式,切入電動車代工與關鍵零組件供應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指出,公司目標在2025年達成「全球每10輛電動車就有一輛來自鴻海」的市占率。
目前鴻海已與裕隆集團合資成立鴻華先進,並在美國俄亥俄州收購前通用汽車廠區,同時布局印尼、泰國與印度市場,逐步擴大全球EV製造基地。若能順利打入日本三大車廠的聯盟供應體系,將進一步強化其國際汽車製造代工地位。
面對全球電動化趨勢加速、供應鏈成本與風險不斷上升,越來越多日系車廠開始重新評估「自造」與「委外」策略的平衡。集邦科技(TrendForce)分析師指出,日本車廠過去習慣高度自製零組件與組裝,但在面對美中貿易戰、技術升級與ESG壓力下,轉向具備高效製造與平台整合能力的第三方成為必要選項。鴻海正藉由其電子製造背景與垂直整合優勢,搶占這波策略轉向的商機。


最新財經新聞
-
-
鴻海4月營收6413億元創同期高 AI雲端產品助攻
(27 分鐘前) -
大成首季獲利年增4% 將擴大投資加工即食產品
(41 分鐘前) -
金融科技專業 魏凱接任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
(1 小時前) -
2025臺南文學季開跑!展開文學熵變的篇章 見證當代文學的無限可能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