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化療應密切追蹤 可能激活B肝病毒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彰化報導
圖:彰基胃腸肝膽科蘇培元醫師提醒,需加強對患者肝功能監測,降低急性肝炎發生風險/彰基醫院提供
為提升癌症治療的安全性,彰基醫學中心日前舉辦一場針對基層醫療院所的聯席會議,聚焦「淋巴瘤化療」可能引發的B型肝炎復發風險。此次會議由血液腫瘤科主任曾若涵醫師與胃腸肝膽科主任陳洋源醫師、蘇培元醫師共同主持,邀請30多位基層院所醫師、彰基體系分院同仁及個案管理師參與,分享實務經驗與臨床建議。
彰基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曾若涵醫師指出,目前透過化學藥物治療,淋巴瘤的治療成功率約可達70%;雖然健保已經給付在化療期間B型肝炎核心抗體陽性的病人可於化療期間使用預防B肝藥物,並持續至化療結束後六個月,但對於淋巴瘤患者而言,這樣的用藥時間往往不夠。
她分享自身經驗,彰基在113年一年內就有多位患者在治療超過一年甚至接近五年後才發生急性B型肝炎,其中部分患者病情進展迅速,更有一位病人在一週內惡化至肝衰竭昏迷。
「淋巴瘤的發生常與B肝或C肝病毒有關,尤其在亞洲地區風險更高,應特別留意。」曾醫師表示,隨著新型治療方式的推展,如抗體藥物複合物(ADC)、雙特異性抗體及CAR-T療法等,對免疫系統的壓抑更強,雖然提升治療成效,但也提高了B型肝炎復發的機率。
曾醫師特別呼籲淋巴瘤治療中或治癒後、追蹤中的民眾,應持續使用B肝預防藥物,也提醒與會專業醫護人員,特別留意病人肝指數變化。現場基層醫療院所醫師及個案管理師們認真參與,頻頻提問,並針對實際臨床案例進行討論,展現出高度的學習熱忱。
這場聯席會議不僅促進醫學中心與基層院所的連結,更提升第一線醫療人員對B型肝炎再活化風險的警覺。透過加強『肝功能監測』和『衛教預防』,從源頭做好衛教與預防工作,減少急性肝炎帶來的遺憾,確保患者的治療安全與生活品質,為淋巴瘤患者的治療之路增添一層重要防護。
3D列印與覆膜支架 成功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九歲童感冒竟併發嚴重感染 眼瞼腫得像麵龜
別鐵齒!五癌篩檢年首年檢出500例肺癌
院長阿公講故事 為偏鄉醫療募書義賣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30年糖尿病靠這招恢復正常
最新健康新聞
-
-
馬偕醫療團五度挺進烏克蘭 中醫針灸、拔罐意外最受歡迎
(55 分鐘前) -
跑馬拉松「喉嚨一緊」竟心跳停止! 台大醫院助他奇蹟康復
(1 小時前) -
早期肝癌新選擇 「微創治療」恢復快、副作用低、效果不輸開刀
(1 小時前) -
五一勞動節不給休假? 台大醫院遭控「強迫護理人員到班」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