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5-08-29 | 照護線上

CAR T治療突破復發困境,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解析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王銘崇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王銘崇醫師:大家好,我是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王銘崇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好發在哪些族群?



王銘崇醫師:在台灣,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主要好發的年齡大概是在60到65歲。高風險群的病人包括有一些病毒感染,譬如說EB病毒的感染,或者是HIV病毒的感染,還有一些是免疫低下的病人,包括有一些風濕免疫科的疾病。



劉育志醫師:請問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症狀有哪些?



王銘崇醫師: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可能長在全身所有有細胞的位置,比較常見的大概就是在淋巴結腫大,有六成是在脖子上,當然有一些是在非淋巴結的器官上面,譬如說包括腦部、胃、骨髓、脾臟、肝臟等等。除了局部的症狀以外,可能還會有一些全身性的症狀,包括體重減輕、發燒、皮膚癢、盜汗等等。



劉育志醫師:請問要如何確定診斷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王銘崇醫師:切片檢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有了切片檢查才會有正確的病理報告。接下來我們就是要做分期,或者是分他的危險因子,包括了抽血、影像學的檢查,全身的正子攝影掃描,對於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檢查。



劉育志醫師:請問目前的第一線治療方案為何?



王銘崇醫師:目前標準的治療就是單株抗體加上化學治療。如果是比較早期的,痊癒的機會有90%,但是如果比較晚期的,痊癒的機會可能降到了40%。但是整體而言,如果可以接受標準完整的治療,整體的成功率大概是在六成左右。



劉育志醫師:如果疾病復發,臨床上會採取何種治療策略?



王銘崇醫師:如果年紀比較輕,考慮的就是做自體幹細胞移植。但是可以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的病人比例不高,所以有一些病人他就得要接受其他的藥物的治療。新的療法分四大類,第一大類是新的單株抗體的治療,第二大類是所謂的ADC,第三大類就是雙特異性抗體,第四大類就是CAR-T的治療。



劉育志醫師:請問CAR-T治療適合用在哪些族群?



王銘崇醫師:目前在台灣的CAR-T治療,是使用在不適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病人,或者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復發之後,或者是第三線以上的病人。



劉育志醫師:請問在進行CAR-T治療前有哪些準備事項?



王銘崇醫師:所謂CAR-T的治療,就是把病人自己本身的T細胞收集下來。如果越早收集,效果就會越好。我們會希望能夠在二線治療的之前,就考慮把病人的T細胞收集下來,一旦復發,就可以趕快去做CAR-T細胞的製造,也可以增強CAR-T細胞毒殺的能力。



劉育志醫師:請問CAR-T治療在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成效?



王銘崇醫師:大概有50%的病人,在以前認為說是藥石罔效的病人,(透過CAR-T治療)有40%,它可以讓這些細胞完全消失掉,所謂的完全緩解。



劉育志醫師:請問醫院可以提供患者哪些支持與資源?



王銘崇醫師:現在很多醫院都有癌症中心,會有不同的個管師,個管師可以提供病人相當多的協助,包括治療上實質的協助、心靈的支持,甚至包括費用、保險方面的諮詢。也有一些網路上的平台,在介紹這些惡性淋巴瘤,或者是一些病友他們的分享。其實最大、最大的支持,是要跟病人講清楚,他為什麼不用開刀,不是因為不能開刀,讓他免於恐懼。我也常跟病人講,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雖然是第三期、第四期,它不叫末期,它叫晚期。治療痊癒的機會,在以前大概是三到四成,現在我們朝向超過一半以上的病人,希望能夠治癒成功,讓病人免於恐懼,對病人來講,是最大最大的幫助。



王銘崇醫師:CAR-T的治療,有四成到一半的再復發的病人,可以得到痊癒的機會。這樣的療法,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是非常非常的有前景。



劉育志醫師:感謝王醫師接受我們的訪談,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王銘崇醫師:掰掰。

超過80萬LINE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臉書專頁
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
照護線上YouTube頻道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CAR T治療突破復發困境,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解析。】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