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6° / 14° )
氣象
2024-08-11 | 匯流新聞網

只能走5公尺變500公尺! 4類病人「機器人穿上身」復健更佳


只能走5公尺變500公尺! 4類病人「機器人穿上身」復健更佳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機器人協助復健,從只能走5公尺變成超過500公尺!70多歲的林伯伯因為頸椎脊髓損傷,在歷經長達一年的傳統復健療程之後,好不容易才能夠在助行器的幫助下站立並步行約5公尺,卻由於肌力不足,膝關節經常疼痛,影響復健進展,在復健師評估與建議下,決定嘗試使用最新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配合復健課程,才有了顯著進步。


林伯伯興奮的說,首次使用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進行訓練時,就能使用前臂式助行器行走超過60公尺,並且當天一口氣走了4趟,直呼「好久沒有走那麼遠了!」,更讓他重新燃起希望,甚至萌生了出國旅遊的念頭。


亞東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團隊總治療師周世逢說,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新興的復健方法,通過支撐無力的下肢來訓練動作,最常見的應用是步態訓練;且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能感應病患在主動動作過程中髖關節和膝關節的角度變化,並即時調整機器的支撐力度,幫助病患更輕鬆地完成每個動作。


周世逢比喻,這就像開車時如果不動方向盤,車輛不會轉彎;但當我們操控方向盤時,動力方向盤的協助會讓轉動變得更輕鬆。


周世逢指出,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適用對象包括腦中風、腦傷、脊髓損傷及長期臥床等病患,即下肢有一定動作但肌力不足的對象,臨床發現,無論病患的發病時間長短,只要經過專業評估適當使用訓練,均能獲得顯著改善,包括軀幹穩定度、下肢肌力、心肺耐力以及步態矯正等方面,從而大幅提升病患的日常生活品質。


以林伯伯為例,經過6個月的密集訓練,現在能在使用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時輕鬆行走超過500公尺,且不再需要拐杖;即使脫下機器人,使用單拐也能步行超過200公尺。


照片來源:亞東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研究曝男性健康風險較高 中老年「五重要習慣」能救命!


台灣真「肥胖島」 衛福部數字驚曝每2人就1人腰圍過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